字词 | 莎士比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莎士比亚1564—1616William Shakespeare或Shakespere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的商人家庭。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十三岁停学,十八岁结婚,二十岁(1585年)离家去伦敦谋生,先后当过剧场杂役、演员和编剧。1610年前后退出伦敦戏剧界,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病逝。身后传世之作有三十七个剧本、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共中主要的有喜剧《仲夏夜之梦》(1594)、《威尼斯商人》(1596),历史剧《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1597—98)和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 (1595)、《哈姆雷特》(1601)、《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5)、《麦克佩斯》(1606)、《雅典的泰门》(1607)等。这些剧作,对于处于历史转变时期的英国社会作了广泛深入的描绘,刻画了以新兴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多种人物形象,表达了他们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理想,具有强烈的反神权反封建性质。作者在揭露封建贵族阶级没落腐朽的同时,也谴责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权力的不择手段和贪得无厌,间接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情绪和愿望。作品中,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而又丰富,语言精炼而富于表现力,对欧洲的文学、戏剧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马克思曾多次引用他的作品来阐明重大理论问题,并且提出艺术创作要“莎士比亚化”的号召。 莎士比亚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诗人。出身于斯特拉福镇一富裕市民家庭。曾任小学教师。著有大量长、短诗与剧作。现存诗100多首、剧本37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即《王子复仇记》)、《奥赛罗》、《李尔王》等。他创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痛斥邪恶,反对封建分裂,歌颂人的才智,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感情。剧本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是珍贵的世界文学遗产,对欧洲文学、戏剧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莎士比亚1564—1616William Shakespeare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生于商人家庭。现存剧本37部、长诗二首、十四行诗154首。主要剧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汉姆莱特》,历史剧《亨利四世》等。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歌颂人的伟大和力量,提倡个性解放,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其艺术伦理思想主要有:(一)自然美胜过人工美。认为自然和生命胜过一切,因而艺术必须忠于自然。指出:“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的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全集》第9卷第6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这不仅强于雄狮、猛虎、凤凰,而且是比“金石、土地、无涯的海洋”及“顽石”、“钢门”更坚固,比“帝王们镀金的纪念碑”、“钢像”、“巍峨的大厦”更永久的东西。(二)生活的最高标准是真、善、美的结合。“真,善,美,就是我全部的主题,真,善,美,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造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三题合一,产生瑰丽的景象。真,善,美,过去是各不相关,现在呢,三位同座,真是空前。”他把形体优美、内心丑恶的人称为“恶狼”;把既形体美又人格美的人称之为“浸染着美的真”和“宝库”。认为“美如果有真来添加光辉,它就会显得更美,更美多少倍!”(三)扬善惩恶是艺术家的责任。善恶在对立斗争中发展,“善,的确能因恶而变得更善”,因此,艺术家既要歌颂人的善良,又要鞭挞丑恶。认为自私自利的独身主义者,不爱别人,拒绝合作,只能使“真与美”同归于尽。他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邪恶说:“文化,被当局统制得哑口无言,愚蠢(俨如博士)控制着聪明”。他的艺术创作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高度责任心。(四)认为艺术家的不朽在于作品思想的不朽。“他的美将在我这些诗句中呈现,诗句有了他,也将永远新鲜”,“我身体所值,全在体内的精神,而精神就是这些诗”。主张灵魂(精神)健壮起来,以便“吃掉吃人的死神,而死神一死,死亡就不会再发生”。这样,“诗就活着”(均见屠岸译《十四行诗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就不朽,艺术家也不朽,因为艺术是艺术家精神的凝结。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1564年4月23日生于沃里克郡一富裕市民家庭。1571年入校学习,在文法学校学了拉丁文、古代史、哲学等知识。后因其父破产而辍学。1582年与一个比他大8岁的农家姑娘结婚。1586年前后赴伦敦,曾做剧院杂役和临时演员。1590年开始为剧团编写脚本,1593年发表第1部作品《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一生从事戏剧活动达23年。创作戏剧37部,14行诗154首,长诗2首。在死后经剧团两位演员收集出版第1部《莎士比亚全集》,共收入36个剧本。莎士比亚的创作可分为3个时期:1590~1600年为第1时期,共创作历史剧9部,喜戏10部;1601~1607年为第2时期,也称为悲剧时期,共创作悲剧8部,喜剧3部;1608~1613年为第3时期,亦称为传奇剧时期,创作传奇剧多部,以《暴风雨》为代表。1610年离开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去世。莎翁作品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是世界文学瑰宝。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其中《亨利八世》是与戏剧家弗莱切(1579~1625)合写的。他的剧作题材大致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和喜剧。历史剧中最著名的是《亨利四世》(1598~1599)。喜剧《威尼斯商人》(1596~1597)、《第十二夜》(1601~1602)常演不衰。《哈姆雷特》(1600~1601)、《奥赛罗》(1604~1605)、《李尔王》(1605~1606)和《麦克白》被誉为“莎氏四大悲剧”,尤以《哈姆雷特》最为著名,作者在此剧中寄托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在矛盾。他在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是显要的,如本·琼生所说的“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Shashibiya, William Shakespeare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斯特拉福富裕市民家庭出身。后家道中落, 当过兵和乡村教师。1587年只身去伦敦, 在剧团里当马夫, 演配角, 后任导演, 创作剧本。1593年演出自编历史剧《亨利六世》,初露艺术才华。1594年起成为伦敦内务大臣剧团的主要演员之一, 后任剧院股东。1596年在南安普敦伯爵帮助下, 成为低级贵族乡绅, 在家购买房产和百多英亩土地。1610年回家乡居住,继续从事创作。他 一生写了37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部长篇叙事诗和一些杂诗。重要的历史剧有 《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约翰王》、《理查三世》 等, 以古喻今, 批判封建混战和暴君, 塑造理想的开明君主。他的 《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被称为四大喜剧,赞美爱情、友谊、自由、幸福, 抨击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 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 《麦克佩斯》被称为四大悲剧, 控诉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批判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极端个人主义;痛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 充满悲愤沉郁情绪。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情节生动,语言丰富,刻画深刻, 既立足现实, 又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1616年病逝家乡, 葬于圣三一教堂。 ☚ 达·芬奇 哥白尼 ☛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Shashibiya,William Shakespeare英国诗人、剧作家。生于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是个富裕市民,经营手套、羊毛、谷物生意,当过镇长。6岁左右,莎士比亚上学念书,13岁因家境困难辍学谋生。1585年前后,他离开故乡,投奔伦敦剧坛。传说诗人曾在剧院门前为贵族观众看马,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股东和作家。1613年退休回家。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该镇“三一”教堂。 ☚ 英国文学 弥尔顿 ☛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ShashibiyaWilliamShakespeare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出生在英国一个商人家庭。酷爱戏剧,曾在剧院打杂,后又担任了演员、导演等职务。一生中共写下两部叙事长诗、37个剧本、154首14行诗和一些杂诗。《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被称为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他的悲剧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历史剧有《亨利四世》等。这些作品语言生动,丰富多采,形象鲜明,在创作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莎士比亚的剧作描绘了向资本主义过渡时代的英国社会,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人们把他和荷马、但丁、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 ☚ 哥白尼 马丁·路德 ☛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Shashibiya英国诗人、剧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他童年时,伦敦城里一些著名剧团每年都到他的出生地,英国中部艾汶河上的斯特拉福镇巡回演出,引起了他对戏剧的兴趣和爱好。他进过当地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古代历史、哲学,接触古罗马诗歌与戏剧。后因家庭破产,他曾在剧院门前给来看戏的绅士看管马匹,逐渐成为剧院杂役、剧团演员并成了股东。熟悉剧场、舞台,了解市民生活,这些对他日后的戏剧创作,无疑产生了影响。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完成了叙事长篇诗2部,十四行诗154首,戏剧137部。他的主要事业是戏剧创作。人们把其戏剧创作分为历史剧、喜剧和悲剧三类。历史剧的代表作是《亨利四世》(上、下篇),剧中丑角封建贵族骑士福斯塔夫,尤其使人们难忘,他身上反映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被恩格斯称之“福斯塔夫式背景”。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是《威尼斯商人》,莎翁在剧中肯定、赞美以友谊、爱情为重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唯利是图的生活态度。莎翁写过不少悲剧,最著名的有《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哈姆雷特》等。《麦克白》,不仅谴责了君主专制,而且揭示出个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是莎翁心理描写的杰作;在《雅典的泰门》一剧中,他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揭露,马克思曾在《资本论》里引用泰门对黄金的一段独白,来说明货币本质;标志着莎士比亚艺术成熟的《哈姆雷特》,通过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但身遭变故,理想破灭的故事,写出了人文主义者对现实的苦闷、彷徨,对人生的思索、失望,写出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的时代悲剧。莎翁的悲剧之所以伟大,在于它们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福斯塔夫、夏洛克、哈姆雷特已成为世界文学中享有盛名的艺术典型。莎士比亚对英国戏剧影响显著,从J·韦伯斯特直到萧伯纳,几乎所有英国戏剧家都曾借助于他的创作来写戏。很多欧美演员都靠演他的戏剧角色表现出自己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的名字由传教士1856年介绍到中国,1904年出版的《英国诗人吟边燕话》一书是我国最初上演莎剧的蓝本。 ☚ 乔叟 弥尔顿 ☛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Shashibiya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少年时,莎士比亚就读于家乡的一所文法学院,学习了英文、希腊文、历史、逻辑学、修辞学、《圣经》等等,受到良好教育,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础。因家道中落辍学后,1587年独自到伦敦谋生,先后在剧院里当过杂役、跑龙套、当配角、后来扮演了一些重要角色、还任过编剧、导演、剧团股东等。他眼界开扩了,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他结识了两位具有新思想的伯爵,成为他们的座上客,得以了解一些深宫内幕,为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素材。他不断地创作剧本,揭露封建势力的昏庸腐败,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持和响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当时人们称他“在喜剧和悲剧两个方面,都称得上是英国最卓越的诗人”。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7部剧作、两篇叙事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其作品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个性鲜明突出,栩栩如生;他的语言精妙绝伦,哲理深刻、意味无穷,有时简直有石破天惊之功、出神入化之妙,形像地描绘了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英国的社会生活图画, 流露出他对正直的赞美和对邪恶的诅咒, 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反教会、追求个性解放的理想和愿望。长期以来,莎剧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尤其是悲剧、喜剧、历史剧中的几部代表作,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等等,更是常演常新。1899—1980年间,莎剧被拍成各种语言的电影、电视片多达284部,这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绝无仅有的。研究莎士比亚的生平和著作已成为世界性的一门热门科学, 莎学的兴起和普及对整个世界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伽利略 牛顿 ☛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诗人、剧作家。1564年生于斯特拉斯堡。幼年的莎士比亚在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1585—1592年间,他的情况无从察考。据推测:1585年他到伦敦谋生,1590年参加剧团,1594年他所在的剧团受到内侍大臣的庇护,称为“内侍大臣剧团”。
☚ 2.英国 罗密欧与朱丽叶 ☛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诗人、戏剧家。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的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一所文法学校读书,学过拉丁文、古典文学、修辞学和法语等课程,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1585年他只身来到伦敦谋生,先在一家剧院打杂,后又充当演员,在此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的观众,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感受和戏剧经验,为他的戏剧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95年开始戏剧创作,由于创作的成功,他成为剧团的股东。莎士比亚在剧院工作近20年,1613年离开伦敦回故乡定居,1616年4月23日逝世。 莎士比亚像 莎士比亚是英国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大戏剧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戏剧方面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主要反映了英国16世纪广泛的社会生活,并在作品中寄托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莎士比亚的创作主要有诗歌、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其诗歌中成就最大的是154首十四行诗,属他的早期创作。1592~1598年,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的形成时期,主要创作除诗歌外还有历史剧、喜剧。历史剧共有10部之多,主要取材于13世纪初到15世纪末的英国史实,对封建君主加以褒贬,代表作品是《亨利四世》(上下篇)。喜剧大多是爱情题材,主要正面表现和颂扬人文主义理想,代表作为《仲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等。1600~1607年是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的时期,主要创作悲剧,表现人文主义理想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的碰撞和幻灭。他共创作悲剧10部,其中《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被称为莎剧著名的四大悲剧,剧中人物大多处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哈姆雷特》是其代表作,通过主人公的复仇与毁灭,塑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是莎翁创作中最成熟、最深刻的一部作品。1608~1612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晚期,主要创作传奇剧,也就是悲喜剧,代表作为《暴风雨》。这类剧作多以大团圆结局告终,表现出作者的宽容与淡泊。总之,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剧情生动、语言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暴风雨》插图 木偶剧《仲夏夜之梦》剧照 《裘利斯·凯撒》剧照 《理查三世》剧照 ☚ 1.英国文学作家 弥尔顿 ☛ 莎士比亚见“艺术”中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见“文学”中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William Shakespeare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艺术大师、诗人。作品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广阔的社会风貌和矛盾冲突,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与道德原则。剧作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语言丰富精炼而富于表现力。对欧洲和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有划时代作用。现存剧作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作品主要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第十二夜》,悲剧《哈姆雷特》、《麦克佩斯》、《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传奇剧《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诗人、剧作家。生于斯特拉特福镇富裕市民家庭。少时曾就学于当地文法学校。父亲破产后去伦敦谋生,当过剧院杂役、演员、提词人、剧作家。因编剧成功而致富,成为剧院股东。写有剧本37部、长诗两篇、十四行诗154首。早期创作以历史剧、喜剧、诗歌为主。因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盛年,经济繁荣,国势强盛,故作品基调乐观、明朗,歌颂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历史剧《亨利六世》、《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描写了13至15世纪的英国史实,体现作者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的政治思想。喜剧《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大都以爱情、婚姻、友谊为主题,情节曲折复杂,充满愉快欢乐气氛。《罗密欧与朱丽叶》虽为悲剧,却具有浓郁诗意与乐观结局。《威尼斯商人》则具有过渡时期的特点,加强了社会批判性内容。中期创作以悲剧为主。因王权日趋反动,社会矛盾加剧,故作品从歌颂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转为对现实的严峻批判,常带有沉郁、悲愤的色彩。《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等悲剧揭露批判了封建贵族的恶行败德及资本主义金钱的罪恶,以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典型形象和精湛的戏剧技巧将其创作推向顶峰。此期所作喜剧《一报还一报》等亦染上浓重的悲观色彩,具有悲喜剧的特点。后期创作因作者深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解决,故将笔锋转向幻想世界,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鼓吹以道德感化解决矛盾。其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英国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代的社会风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反封建的巨大进步作用。但亦存在着人性论观点、轻视人民群众的英雄史观及神学唯心观念等。艺术上继承和发扬了英国城市戏剧与大学才子剧的优点,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题材广阔、戏剧情节丰富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戏剧语言丰富多彩等特色,从而使剧作具有特殊的魅力。对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 斯宾塞 弥尔顿 ☛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Shakespeare,william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天才。他的艺术作品始终闪耀着巨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尤其在探索人们的内心世界上,远远超出了时代的界限,为后代子孙留下光辉的榜样。莎士比亚生于艾汶河畔斯特拉福镇上一个商人家庭。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念书,学过拉丁文和希腊文。因家道中落,他中途辍学。18岁时娶了比他大8岁的哈瑟维,并和她生了三个孩子。传说莎士比亚为了谋生,当过屠夫的学徒、乡村教师、差役,还当过兵。广为流传的是说他偷了附近贵族汤姆·路西爵士禁苑的鹿,汤姆要捉拿他,所以他不得不于1585年逃往伦敦谋生。最初在大剧院为看戏的人看马,后来登台演戏充当一名雇佣演员。以后参加编剧工作,当上了股东和老板。门票收入是他主要的经济来源。最后成为伦敦“寰球剧院”的股东。经济富裕后在家乡为父亲买房地产,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世袭的绅士身份。1613年左右离开伦敦回乡。1616年逝世于斯特拉福镇。莎士比亚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590—1600)是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时期,王权巩固,社会生活稳定,作者的思想乐观、明快、追求人生的欢乐,寻找真理,反对禁欲主义,创作了一批优秀剧本:《无事烦恼》、《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亨利第四》、《亨利第五》以及嘲笑和批判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塑造了象鲍细霞那样的许多反封建的女性典型。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也出自这个时期。在艺术上,这个时期作者经历了从摹仿、改编、到独创的过程。第二个时期(1601—1608),伊丽莎白女皇驾崩,堂弟斯图亚特登台,王朝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周围是一片龌龊”的阴云四合的气氛。作者从欢乐、美好的理想转入痛苦、抑郁时期,写下不朽的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和《哈姆雷特》。《雅典的泰门》也出自这一时期。这是莎士比亚艺术上成熟的独创时期。第三个时期(1609—1612),作者的眼光转向未来的幸福生活,富于幻想,以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写下许多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等。在这些剧本里,作者开始对恶人讲恕道、调和,向社会妥协。莎士比亚的创作宏高精深,突出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社会复杂的矛盾。他的作品以人道主义原则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反对暴君、家长制、高利贷者和野心家,为人民争取自由、民主、欢乐的幸福生活呐喊;诗人以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讴歌伟大的祖国英格兰,赞美英国美丽的大自然,并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向往在英国建立一个理想社会。莎士比亚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真实性。正如歌德所说:“他的作品的伟大基础是真实与生活的本身。”莎士比亚的艺术技巧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独树一帜。诗人善于从人物的内心矛盾中揭示人物的性格,在发展中描写他们的复杂变化。作者创作的戏剧结构严紧,情节生动,词汇丰富,语言极富个性化。戏剧情节多层次多线索,平行发展互相衬托,悲剧性和喜剧性融合在一起。但是他在作品中对正面人物过份美化、喜爱用鬼魂、巫术、魔术等情节推动剧情发展,显然是脱离现实和缺乏科学性的。 ☚ 马洛 多恩 ☛ 莎士比亚Shakespeare,William(1564—1616)—English dramatis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