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社
1941年冬成立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主要成员是鲁艺教员周立波、何其芳、陈荒煤、严文井等。同年11月,出版《草叶》双月刊,“刊物的名字是取自惠特曼的诗集”(《编后》),含有以自然界最普通、平凡的草,来比拟自己的创作的意思。该刊主要发表小说、诗歌创作。作者除鲁艺的教员外,尚有朱寨、赵自评、贺敬之、张铁夫等文学青年。在小说方面,周立波的《麻雀》写旧中国监狱悲剧的一幕,亦抒写出革命者乐观坚定的斗争精神;陈荒煤《无声的歌》将追求光明、终于来到延安的革命青年的心理状态,真实细致地揭示了出来;朱寨的《中秋节》反映抗战初起时农村生活的一侧面;张铁夫的《荒年》,以同情的目光关注着被生活逼着走上歧路,又不失农民性的土匪,都曾产生一定的影响。何其芳的《黎明之前》,赵自评的《带露珠的心情》,贺敬之的《小兰姑娘》、《红灯笼》等诗篇,或以抒情的笔调记录知识分子在黑暗中摸索的苦痛而快乐的心情,或以叙事故事引起人们的注意。《草叶》的作品,总体上呈现出反映生活面窄、内容单薄的弱点。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刊物曾想通过扩大作家队伍,创作形式更多样化,加强理论批评等途径,来改变“一种成绩展览的性质而有意识的去服务于战争和革命”(草叶社《给读者们》)。1942年9月,《草叶》出至第6期后停刊,该社随即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