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而不见赋
辞赋名篇。唐代萧颖士作。《文苑英华》、《全唐文》见载。天宝十一载(752)作。时作者待诏京邑,作此赋以赠旧友,此旧友或已为高官,故首段先兴感叹,爱而不见者,并非由于时空的阻隔,而由于心理上的距离。“关山起于足下,堂上远乎千里。”关山的阻隔可以行走达到,官位的高下却使人如远隔千里。但作者似有望此故人提携之意,故继托之以梦,追叙二人昔日之情义 :“云惠好之不忘,愿报义于永日。”当他梦醒时,心情极其矛盾,一方面害怕宦海风波险恶,“骇风涛之匪量”,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无所作为,度此一生,“叹此恨之悠长”。所以,他最后还是“冀良宵之复遇,希旧游之可即”,以克其愿。赋的想象奇诡,语言隐晦曲折,在抒情小赋中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