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茶马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茶马司官署名。宋代称都大提举茶马司,熙宁七年 (1074年) 设于成都,主管川、秦榷茶买马。茶马互市始于唐,兴旺于宋。为保宋朝战马之需和对西南、西北少数民族的羁縻统治,故设之。茶司榷茶,马司买马。四川设置41个买茶场。除向西北少数民族换取战马外,在四川的黎、雅、泸、叙等州购买羁縻马。其长官北宋元年时称专切提举陕西买马监牧、兼同提举成都府利川等路茶场公事。南宋时改称都大主管成都府利川等路茶事、兼提举四川等路买马监牧公事。 茶马司 茶马司官署名。宋代置。掌茶马贸易。宋初在成都置榷茶司,掌收官茶; 在秦州置买马司,掌买官用马。后又以提举茶事兼理马政,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置提举官,掌以川茶与秦州贸易马匹。明初在秦、洮河等州置茶马司,清在陕西、甘肃两省置茶马司。《宋史·职官志》: “ 〔熙宁七年 (公元1074年) 初复熙、河,经略使王诏言: ‘西人颇以善马至边,其所嗜唯茶,而乏茶与之为市,谓趣卖茶司买之。’ 乃命三司干当公事李杞运蜀茶至熙、河,置买马场六,而原、渭、德顺更不买马,于是杞言: ‘买茶买马,一事也,乞同提买马。’杞遂兼马政,然分合不常。至元丰六年 (公元1083年) 群牧判官提举买马郭茂恂又言: ‘茶司既不兼买马,遂立法以害马政,恐误国事,乞并茶场买马为一司。’ 从之〕。” ☚ 茶库 茶运司 ☛ 茶马司宋、明、清三朝专司管理与甘、青、藏等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的机构。宋初,因战争频繁,亟需战骑,遣人于四川买茶,运至原州(今甘肃镇原县)、渭州(今甘肃平凉)、德顺(今宁夏隆德县)三郡易马。买茶易马,原分属买茶司和买马监牧司。熙宁七年(1074),纳熙河经略使王韶议,命李杞于成都府利州路买茶,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凤州(今陕西凤县凤州镇)、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博马。元丰四年(1081,一作六年),将买茶、博马合为一司。史称“熙河路茶马司”或“陕西茶马司”、“秦州茶马司”。又有四川茶马司,其制与“秦州茶马司”相同。买茶司与买马司常分合不一,初无定制。崇宁四年(1105),始定二司合并为永制。南宋绍兴四年(1134),令四川宣抚司支茶博马。七年(1137),以关陕沦陷,将秦州茶马司并入四川司,复置茶马官,称都大提举茶马公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补充马匹需要,也相继于川陕等地置设秦州、河州、洮州(今甘肃临潭县)、雅州(今四川雅安)、碉门(今四川天全县)、庆远裕民(今广西宜山县)诸茶马司,以汉中、巴茶与甘、青、藏等诸族人民贸易。洪武三十年(1397),以私茶盛行,马贵茶贱,不便互市,迁秦州茶马司于西宁,称西宁茶马司。永乐十一年(1413),以茶禁松弛,又增置甘肃茶马司(又称甘州茶马司)于陕西行都司地(今甘肃张掖),隶陕西布政司。始置时,司主事官员有司令、司丞各1人。后俱改为大使、副使。满族统治阶级定鼎北京后,沿明旧制,于洮岷、河州、西宁、庄浪(今甘肃永昌县)、甘州分置5茶马司。令茶马御史管辖。又设满汉巡察御史、笔帖式、通事各员,供咨询。康熙七年(1668),裁茶马御史,由甘肃巡抚兼辖。三十六年(1697),以洮、岷额茶滞销,命部员专事督理。雍正三年(1725),命西司茶务归西宁府管理。自是诸司已名存实亡。 茶马司官署名。宋代置都大提举茶马司,设提举官,掌以川茶与少数民族贸易马匹。明清称茶马司。明初在秦、洮(治所在今甘肃临潭)、河(治所在今甘肃临夏)等州设司,有司令、司丞,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为大使、副使,品秩为正九品与从九品。清代在陕西、甘肃两省设司,亦设大使、副使,品秩同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