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茶托子”、“盞托”。放茶盞的小碟。先秦尊彝酒器下已有承托物,稱“舟”。至唐五代時始用茶船。其形淺盤狀,小圈足,中央下凹處置茶盞,可免茶盞傾移。用以捧茶,以防盞熱燙指或茶水外溢。宋代南北瓷窰均有燒製,明清景德鎮亦有倣官釉、青花及粉彩製品《周禮·春官· 司尊彝》:“裸用鷄彝尊彝,皆有舟。”鄭玄注:“舟、尊下臺,若今時承槃。”唐·李匡乂《資暇録·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盃無襯,病其熨指,取楪子承之。既啜而杯傾,乃以蠟環楪子之央,其盃遂定。即命匠以漆環代蠟,進於蜀相……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製,以至百狀焉。”《水滸傳》第四回:“只見行童托出茶來,茶罷,收了盞托。”清·顧思張《土風録·茶船》:“富貴家茶杯用托子,曰茶船。”

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