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焙焙茶之具。宋蔡襄《茶录》:“茶焙,编竹为之,裹以蒻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大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唐皮日休《茶焙》诗:“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九里共杉林(原注:皆焙名),相望在山侧。” 茶焙三3890名制茶工地。闽语。福建建瓯〖 〗。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宴飲部 > 茶具 > 茶焙 茶焙 chábèi 焙茶用的竹製器具。唐·皮日休《茶中雜詠》中有《茶焙》詩。宋·蔡襄《茶録·器》:“茶焙,編竹為之。裹以蒻葉,蓋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常温温然,所以養茶色、香味也。” 茶焙tea roaster中国古代焙茶的设施。陆羽《茶经》所载的唐代茶焙为:“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以放置木炭;并在地上作一“短墙,高二尺,泥之”,构成焙身;又在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搭一棚,亦称栈;再把要焙干的茶坯一个个穿在称作“贯”的竹签上,架在棚内焙烤使干。 茶焙 茶焙制造茶叶的手工业作坊。晚唐五代以来始见记载。宋代茶焙有官、私之分,以私焙为主。据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北宋真宗时福建建安(治今建瓯)有官私之焙1336个,其中官焙32个。制茶工艺复杂,分工精细,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等多道工序。参见“官焙”、“私焙”。 ☚ 茶园 官焙 ☛ 00002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