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琥珀汤《卫生宝鉴》卷十七方。茯苓(去皮)、琥珀、白术各半两,泽泻一两,滑石七钱,猪苓(去皮)半两,炙甘草,桂心各三钱。为末,每服五钱,食前甘澜水调下,少时以美膳压之。功能清热利水通淋。治湿热内蓄,小便频数,脐腹胀满,腰脚沉重,脉沉缓时时带数。 茯苓琥珀汤 《卫生宝鉴》卷十七【组方药物】 茯苓(去皮) 琥珀 白术各15克 泽泻30克 滑石21克 木猪苓15克(去皮) 炙甘草 桂(去皮)各9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共研为末。每服15克,用长流甘澜水150毫升煎汤调下,空腹时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主要功效】 温阳化气,利水安神。 【适应病证】 下焦虚冷,小便数而短,昼夜约20余行,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 茯苓琥珀汤 茯苓琥珀汤本方出自《卫生宝鉴》卷十七。方由茯苓(去皮)、琥珀、白术各半两,泽泻一两,滑石七钱,猪苓(去皮)半两,甘草(炙)、桂(去皮)各三钱组成。上八味为末,每服五钱,长流甘澜水煎一,调下,空心食前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功能渗湿利水清热。主治湿热内蓄,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频数而短少色黄,小腹胀满,腰腿沉重,不得平卧者。 本方所治之小便数而少,证属湿热内蓄,膀胱气化受阻而致。治宜甘淡渗泄,利水清热。正如罗天益在《卫生宝鉴》所说: “湿热内蓄,不得施化,膀胱窍涩,是以数而见少,非渗泄分利,则不能快利”。方中以茯苓甘淡渗湿,琥珀利水通窍,共为君药; 滑石寒以清热,滑以利窍,泽泻、猪苓渗泄利水,共为臣药; 佐以白术健脾燥湿,桂枝化气利水,共助君药以祛除湿邪; 甘草和中调药,以之为使。诸药合用,使热邪得以清解,湿邪从下分利,则诸症自愈。本方为渗泄利水之剂,适用于湿热内蓄,膀胱窍涩之证。以小便频数而短少色黄,小腹胀满,脉濡数为辨证要点。本方亦可用治湿浊内停之水肿,及热淋、砂淋等。对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有上述见症者,亦可加减使用。 参苓琥珀汤(《卫生宝鉴》卷十七) 人参五分,茯苓(去皮)四分,川楝子(去核,锉,炒)一钱,琥珀三分,甘草一钱,玄胡索七分,泽泻、柴胡、当归梢各三分。上九味㕮咀,作一服,用长流水三,煎至一,去渣,空心食前温服。功能利水通淋,益气止痛。主治小便淋沥不畅,茎中痛不可忍,痛引胁下者。 沉香琥珀丸(《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 琥珀、杏仁(去皮尖)、赤茯苓、泽泻、葶苈(炒)、郁李仁(去皮)、沉香各一两半,陈皮(去白)、防己各七钱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以麝香为衣,每服二十五丸,加至五十丸,空心,人参煎汤送下,量虚实加减。功能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主治水肿,一切急难证之小便不通。 ☚ 廓清饮 导滞通经汤 ☛ 00003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