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丸❶《普济本事方》卷五方。臭椿白皮(去粗皮,焙) 四两,苍术 (泔浸一夜,去皮,晒干不见火)、枳壳 (麸炒) 各二两。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脉痔,肠风脏毒,大便下血。 ❷《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方。椿根白皮。为细末,醋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米汤送下。治痔漏下血疼痛。 椿皮丸 《本事方》卷五【组方药物】 臭椿白皮120克(去粗皮,焙干) 苍术(泔浸,夕,去皮,晒干,不见火) 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各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研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40丸。 【主要功效】 清热燥湿,敛肠止血。 【适应病证】 脏毒,肠风,大便下血。
椿皮丸 《丹溪心法》卷二【组方药物】 龟版60克(酥炙) 升麻 香附各15克 芍药45克 侧柏叶30克 椿根白皮22.5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研为末,粥和为丸。以四物汤加白术、黄连、甘草、陈皮作末,汤调送下丸药。 【主要功效】 滋阴养血,清利湿热。 【适应病证】 肠风便血,日久血虚。并治麻风、癣疮见于面部。 【编者按语】 原书无方名,此据《明医指掌》卷六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