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苹果种质资源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苹果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ofapple具有一定的遗传物质、在苹果生产和育种上有利用价值植物的总称。包括苹果属植物的种、品种、类型, 以及近缘的植物。苹果种质资源是培育苹果新品种或新类型的遗传物质基础, 还可为生产提供可资利用的砧木, 因而对苹果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 1 山 荆子1. 花枝; 2. 果枝 真正苹果组 (Eumalus Zabel)叶片不分裂, 在芽中呈席卷状; 果实内无石细胞, 萼片脱落或宿存。分以下2系。 山 荆 子 系(Baccatae Rehd.)。萼片脱落;花柱3~5;果小,直径不过1.5厘米,中国有以下6种:❶山荆子(M.baccata(L.)Borkh.)(图1)。 ❷毛山荆子(M.mandshurica Komarov)。 ❸丽江山荆子(M.rockii Rehd.)。 ❹锡金海棠(M.sikkimensis Koehne)。 ❺湖北海棠(M.hupehensisRehd.)。 ❻垂丝海棠(M. halliana Koehne)。 图 2 新疆野苹果 苹果系(Pumila Rehd.)。萼片永存; 花柱5;果形较大, 直径常在2厘米以上。中国有以下6种: ❼苹果(M.pumila Mill.)。 ❽沙果(M.asiatica Nakai)。 ❾楸子(M.prunifolia Borkh.)。 ❿海棠花(M.specta-bilis Borkh.)。(11)西府海棠(M.micromalus Mak.)。(12)新疆野苹果M.sieversii (Ldb.)Roem.)(图2)。 花楸苹果组(Sorbomalus Za-bel) 叶片常分裂,在芽中呈对折状;果实内无石细胞或有少数石细胞;萼片脱落,有时宿存。分以下3系: 三叶海棠系(Sieboldia-nae Rehd.)。萼片脱落后留下一个大形浅洼;花柱3~5,基部有毛茸;叶片在结果枝上不分裂,在生长枝上有时呈3~5裂, 有时不分裂;果小, 圆形, 无石细胞。中国有1种:(13)三叶海棠(M.sieboldii Rehd.)。 陇东海棠系(Kansuenis Rehd.)。萼片脱落很迟,脱落后在果上留下小形深洼, 有时仅部分脱落, 或宿存: 花柱3~5, 光滑无毛;叶片分裂, 深浅不一;果椭圆形,有少数石细胞或无石细胞。中国有以下4种:(14)陇东海棠(M.kansuensis Schneid.)。(15)山楂海棠(M.komarovii Rehd.)。(16)变叶海棠(M.toringoidesHughes.)。(17)花叶海棠(M.transitoria Schneid.)。 滇池海棠系(Yunnanensis Rehd.)。萼片宿存;花柱5,无毛或有毛; 叶片浅裂或不分裂; 果近球形,有石细胞。中国有以下4种:(18)西蜀海棠 (M.prattiiSchneid.)。(19)河南海棠(M.honanensis Rehd.)。(20)滇池海棠(M.yunnanensis Schneid.)。(21)沧江海棠(M.ombrophila Hand. et Mazz.)。 栘𣐿海棠组(Docyniopses Schneid.) 叶片浅裂或不裂, 在芽中呈对折状; 花柱4~5, 基部有毛; 子房室延伸到花柱基部, 果心伸长成一尖顶; 果实直径2~4厘米, 果肉内有石细胞。中国有以下2种:(22)台湾林檎(M.formosana Kawak. et Koidz.)。(23)尖嘴林檎(M.melliana Rehd.)。 品种分类 苹果作为一种重要的栽培果树, 绝大多数品种起源于M.pumila Mill.或M.pumila Mill.与其他种的杂交。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栽培品种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一般认为约有8 000多个。对于栽培品种的分类, 中国古代习惯上根据色泽、风味、熟期进行划分。16世纪以后, 欧洲果树学家对于苹果品种的分类说法很多, 并未形成一致意见。19世纪以后逐渐倾向于按色泽、熟期等划分品种, 1859年英国霍格(Robert Hogg)提出按熟期、果形、色泽把苹果品种划分为3类群9系27组。但是,由于苹果品种繁多,这种方法难以恰当地将中间类型归类, 实际运用尚有困难。20世纪以后, 对苹果品种分类的依据, 除考虑形态特征外, 还注意到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多以某一品种为代表,划分为若干品种群。美国的毕屈( S. A.Beach)用这种方法, 把纽约州近700个苹果品种分成为10个品种群。1986年中国出版的《河北省苹果志》中、提出以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为基本依据的品种分类方法,按分类层次为:系统—组—品种群—品种亚群—品种—品系。具体把栽培品种分为海棠系统(包括尖嘴海棠品种群; 平顶海棠品种群), 沙果系统(包括红沙果品种群; 白沙果品种群;槟楸品种群),苹果系统(包括中国苹果组, 下分绵苹果品种群, 香果品种群; 欧亚苹果组,下分为14个品种群)。对苹果品种的分类还在发展和完善中。通过同工酶酶谱分析, 花粉形态观察, 染色体鉴定等途径, 判断品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尚处于探索阶段。 近缘植物 同为苹果亚科的苹果属近缘植物有20属,中国原产16属。有些近缘属植物作为苹果的砧木,嫁接可以成活,具有致矮的效果。例如栒子属(Cotone-aster Ehrhart) 的水栒子 (C.multiflorus Bge.),毛叶水栒子(C.submultiflorus Popov.),灰栒子(C.acutifolia Turcz.)等, 嫁接苹果后植株表现半矮化或矮化。牛筋条属(Dichotomanthus Kurz.)的牛筋条(D.tristaniaecarpa Kurz.)嫁接苹果后有矮化和结果早的效应。此外,栘𣐿属(Docynia Done.)的栘𣐿(D. indi-ca Done.); 以及花楸属(Sorbus L.)、木瓜属 (Chae-nomeles Lindl.)、唐棣属(Amelanchier Medic.)的某些种嫁接苹果也可愈合,有不同程度的矮化效应。但苹果与异属植物嫁接后,常有不同程度的不亲和现象,影响植株寿命。 中国栽培品种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栽培的苹果属果树主要有林檎和柰。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已有对林檎和柰进行栽培的文字记载。林檎为中国原产, 即现今所说的沙果、花红, 果实可供生食或加工。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华北等地。柰即绵苹果, 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内地。柰原产何处尚需查证, 但在中国栽培历史已有2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 中国现在生产上栽培的苹果品种, 是19世纪后期从国外陆续引入的, 又称为西洋苹果, 以便同绵苹果有所区别。1871年从美国传入翠玉(Yellow NewtonPippin), 丹顶(Red June), 伏花皮(Gravenstein),虾夷衣(Roxbury Russet),大绿(Fall Pippin), 凤凰卵(Yellow Bellflower)等10多个品种, 首先在山东烟台栽植。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从美国、日本等国家传入的品种渐多, 有国光(Ralls)、红玉(Jonathan)、元帅(Delicious)、金冠(Golden Deli-cious)、倭锦(Ben Davis)、旭(McIntosh)、青香蕉(White Pearmain)等100余个品种。除了山东、辽宁、河北等沿海省之外, 也已传入内地如陕西、四川等省。其中一些品种在中国苹果生产上至今还有重要作用。20世纪50~60年代,从苏联及东欧各国引入200多个品种, 如理想(Мечта), 600克安托诺夫卡 (Антоновка600г.), 肉桂海棠(Коричная-Китайка), 北方西纳波(Северны Сииап)等, 这些品种除在耐寒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外, 品质并不十分理想, 生产上应用不广。从1950年起, 果树科研与教学单位, 开展了苹果新品种的选育 (见苹果育种, 至1988年已命名表现较好的新品种约有60余个。1970年以后, 从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引入许多新品种, 如新红星(Starkrim-son), 富士(ふじ), 乔纳金(Jonagold)等, 有些已开始推广。 种质资源研究 收集与保存 对全世界苹果品种或类型能收集到并加以妥善保存的不超过3 000个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苏联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 (Всесоюзный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ъний Инстнут РастениеводстВа),保存有苹果属69个种和变种的2670多个品种;英国国家果树品种试验站 (National Fruit Trials, Brog-dale Experimental Horticulture Station), 保存苹果品种2 300多个: 美国纽约州立农业试验站 (NewYork State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保存苹果品种和品系1 300个。在亚洲,日本保存苹果栽培品种和野生、半野生种950多个(1984年)。中国1950年开始组织了全国范围的资源调查, 以后又经补充调查。发掘出一些新的苹果属种质资源, 如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锡金海棠、湖北海棠等。根据1979~1985年全国果树科技发展规划,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辽宁省兴城市) 负责建立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圃; 吉林省果树研究所(吉林省公主岭市), 负责保存耐寒小苹果的种质资源。1988年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圃建成并通过了国家验收, 保存苹果属的种、栽培品种、类型约700份(1989年)。 评价与利用 需要在常规观察和性状鉴定的基础上进行。对苹果种质资源的常规观察, 包括对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逆性、果实经济性状等内容的观察记载。作为苹果育种的原始材料, 各国对许多品种的观察记载早有进行。通过观察, 明确了一些品种的性状表现, 筛选出一些可资利用的优良品种; 汇总资料编写各种文献。1905年美国出版了《纽约的苹果》(The Apple of New York),详细记载了673个品种和一部分小苹果;苏联1982年出版了《苏联培育的苹果品种》(Сорта Яблони Культивируемые в СС-СР)。中国1980年出版了《辽宁苹果品种志》.记载了348个苹果品种; 1986年出版的《河北省苹果志》, 描述了607个苹果品种。 育种工作的效率取决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 及对资源性状了解的程度。性状鉴定之目的是从生理学、遗传学、细胞学等角度, 对种质资源进行更深刻的了解, 特别是对抗病性、矮化性、耐寒性等性状尤为重视。 抗病、虫种质资源 苹果生产中病、虫害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育成抗性品种是国内外普遍追求的目标。美国利用对黑星病的抗性资源多花海棠(M.floribunda(Zuccagni) Schneid.) 为亲本, 经多代杂交, 育成了抗病品种Freedom。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报导,苹果属中部分种和栽培品种,对病、虫害的耐受程度如表1。 表1 苹果属植物对病、虫害的反应
(续)
抗逆性 许多原产中国的种对于冬季低温的抗性很强。例如山荆子能耐-40℃的低温, 抗旱; 毛山荆子抗寒性很强, 且抗苹果腐烂病;海棠果(楸子)抗寒、抗旱、耐盐碱, 作为砧木广泛用于生产, 还常作为抗寒育种的原始材料。苹果属一些种的抗逆性如表2所原产中国的沙果抗寒、抗旱性强, 且较耐盐碱, 可以用作砧木。1950年以后, 中国开展了抗寒品种的选育, 先后选育出金红、久光、元红、新花、伏甜、冬红、双秋、北光等耐寒品种或优系。在育成地可耐冬季-30℃低温。从国外引入的耐寒品种资源如美国酸苹果(M. adstringens),包括大秋果(Olga),铃铛果(Dolgo),红芯子(Hopa),拐把子(Hyslop)、大鲜果(Soulard)等;苏联的西伯利亚酸苹>果(M. robusta),包括黄海棠(Жёлтая Ранетка),黄太平(Ефремоваl.), 婀仙果(Анисик Копы-лова), 胡家果(Худякова), 扁海棠( Янтар-ка)等,多用作抗寒育种的原始材料。栽培品种中抗寒性强的有凤凰卵·海棠果,金色·秋天,甜伊萨耶娃,江界4号等。比较耐寒的有赤阳,黄魁, 美尔巴, 花嫁等。 表2 部分苹果属植物对不良自然条件的抗逆性 *
*抗逆性分为: 很强(+++), 强(++), 较耐(+), 差(-)列。在栽培品种当中, 矮化性 乐园苹果(M.pumila var. para-disiaca Schneid.)和道生苹果(M.pumila var.praecox Pall.) 是矮化砧木育种的重要资源。二者矮化程度不同, 类型很多。英国东茂林果树试验站在收集了英、法、德、荷等国70多种类型并加以分类以后, 从中选出了具有不同矮化作用的M系砧木(即东茂林系砧木), 其中矮和极矮的有M9、M8、M20、M21和M26。中国原产的河南海棠、沙果、陇东海棠、花叶海棠、楸子、滇池海棠、锡金海棠等, 其中某些变种或类型嫁接苹果后有不同程度的矮化。这些具有矮性的资源,都可以作为选育矮化砧木或品种的亲本。苹果品种当中的短枝型品种,是一种自然发生、具有矮化特征的芽变。某些品种的短枝型芽变作为亲本,杂交后代出现短枝型的比率很高。例如1969年拉宾斯(K. O. Lapins)报道,旭的短枝型芽变威杰切克旭(McIntosh Wijicik)与金冠杂交,后代短枝型的比率可达43.9%, 认为它所具有的紧凑型性状是受显性单基因Co所控制。另一个旭的芽变本迪旭(McIntosh Bendig)也具有这种特性。传递矮化性状给后代较突出的品种还有美尔巴, 青香蕉, 阿尔克明(Alkmene)等。而红玉、君袖、加利亚美丽(GalliaBeauty)为亲本,后代出现短枝类型的机率很低。短枝型芽变也可以在选育矮化品种时利用。除元帅系、金冠系的矮枝型之外,尚有富士系的短枝型(如长富3号),以及短枝旭(McIntosh Spur),矮摩尔(Mor Spur),短枝澳洲青苹(Granny Smith Spur), 以及中国选出的烟青(青香蕉短枝型芽变),新元帅(元帅短枝型芽变),玫瑰红(红星短枝型芽变), 短枝印度(绿光), 短枝国光(新国光)等。这些短枝型芽变品种(系)作为亲本,其矮化性状对后代传递力的强弱尚需鉴定研究。 早果性及丰产性 嫁接后结果早的品种有秦冠、鸡冠、金冠、金矮生、锦红、甜黄魁、早金冠、辽伏、帕皮罗夫卡、旭、红玉、花嫁等。秦冠、鸡冠、金冠、金矮生不仅结果早, 而且丰产性也强。结果迟的有君袖、赤龙、翠玉、绯之衣、青龙、大锦等。普遍栽培的元帅、红星、印度、国光等开始结果也较晚。 无融合生殖 苹果属植物中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种大多是多倍体。锡金海棠为3倍体、湖北海棠、柯瑞海棠(M.coronaria(L.)Mill.)、针叶海棠(M.la-nceofolia)、扁果海棠(M. platycarpa)、变叶海棠有3倍体和4倍体类型; 沙金海棠(M.Sargentii Rehd.)有2倍体、3倍体、4倍体类型; 三叶海棠有2倍体、3倍体、4倍体和5倍体类型。沙金海棠和三叶海棠的2倍体类型可能是有性的。 多倍体品种 苹果品种绝大多数是2倍体。有报导说从2倍体品种的实生苗中出现3倍体的频率为0.3%。3倍体品种的植株生长旺盛, 果实个大, 孕性低, 丰产性较强, 抗逆性较强, 因而在栽培和育种实践中受到重视。重要的3倍体品种有: 乔纳金、新乔纳金、北斗、陆奥、伏花皮、赤龙、大珊瑚、红珊瑚、斯派金(Spi Gold)、新金冠(Sir Prize)等。 4倍体品种很少。从苹果栽培品种中发生的4倍体芽变较多, 但都是不同类型的嵌合体。2倍体品种给3倍体品种授粉, 可出现4倍体的实生后代。这样育成的品种有瑞典的阿尔发68(Alpha 68),表现树势旺盛单果重可达400~700克。 观赏资源 花、果、叶具有观赏价值的苹果属植物。某些种具有花色鲜艳或重瓣的特点, 如垂丝海棠是中国古老的观赏树种。中国新疆原产的红肉苹果,从苏、美引入的红叶乐园, 红芯子都具有嫩梢、花蕾、花瓣鲜艳的特点, 可供观赏。从日本引入的栽培品种乙女(アルプス乙女) 果实兼具生食和观赏的价值。此外, 一些紧凑型且果色鲜艳的品种也可资观赏或盆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