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槐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槐角 中药名。 见《本草备要》。别名:槐子,槐实,九连灯,天豆,槐连豆。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果实。 冬至后,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梗,果柄等杂质,晒干。干燥荚果呈圆柱形,有时弯曲,种子间缢缩成连珠状,长1~6厘米,直径0.6~1厘米。表面黄绿色,棕色至棕黑色,一侧边缘背缝线黄色。 顶端有突起的残留柱基;基部常有果柄。果肉肉质柔软而粘,干后皱缩。 气微弱,焦糖样;味微苦。 内有种子1~6枚。种子肾形,长8~10毫米,宽5~8毫米,厚约5毫米。表面光滑,棕色至棕黑色,一侧有椭圆形的种脐,旁有圆形的珠孔,另一旁有略突起的种脊。 种皮革质,子叶2片,黄绿色,嚼之有豆腥气。以肥大,角长,黄绿色,充实饱满者为佳。全国各地均产,主产河北等地。 味苦,性寒。《神农本草经》:“味苦,寒。”《名医别录》:“酸咸,无毒。”入肝,大肠经。清热,润肝,凉血,止血。 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 《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名医别录》:“堕胎。”《会约医镜》:“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散;嫩角捣汁用。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❶ 治妇人崩淋下血:槐角子240克(酒洗,炒),丹参120克(醋拌,炒),香附60克(童便浸,炒)。共为末,饴糖为丸,梧子大。每早服15克,米汤下(《陈氏产宝》)。 甘草2.1克。水煎服(《杨氏简易方》)。 每早服6克,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用净水50大碗,煎汁15碗,慢火熬膏。每早午晚各服3大匙,白汤下(《本草汇言》)。 ❺ 治脱肛:槐花,槐角。上2味等分,炒香黄,为细末。 用羊血蘸药,炙熟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膘去皮,蘸药炙服(《百一选方》)。 含9个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有染料木素,槐属甙,槐属双甙,山柰酚糖甙-C,槐属黄酮甙和芳香甙。芸香甙的含量很高,幼果中达46%。槐属甙含量为1.5%~2.0%。槐属黄酮甙含量为0.8%。 另含槐糖0.4%。种子含油9.9%。游离或结合的脂肪酸中,油酸为22.3%,亚油酸为53%,亚麻酸为12%。 家兔注射槐角浸膏后1小时血糖升高,同时出现尿糖,但此反应仅为一时性,注射后1日即恢复。槐角含有杀菌物质,能对抗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槐豆仁及槐豆仁连皮制成浸膏,于家兔皮下注射,可使红细胞减少,后者尤甚。 说明槐角中含有一种破坏红细胞的物质。槐角浸膏注射于青蛙,蜥蜴及小白鼠结果均中毒致死,足以说明槐角有毒。槐树种子提取液能使兔,猪,人的红细胞凝集。种子、荚、果肉均含有抗A,抗B,抗H凝集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