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槐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槐角 【概况】: 异名 槐实(《本经》),槐豆(《本草原始》),槐连豆(《中药材手册》)。 基源 为豆科槐属植物槐的荚果。 原植物 槐Sophora japonica L. 历史 本品始载于《本经》,名槐实。 中国医药界对本品的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作了大量研究,报道甚多。“槐角丸”已广为应用。 余项参见“槐花”条。 。【生药】:采集 11~12月果实成熟后,在树上已接近干燥时,打落或摘下,于日光下晒干。 药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鉴别 性状 荚果圆柱形,有时弯曲,于种子间缢缩呈念珠状,长3~6m,直径0.6~1c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皱缩而粗糙,一侧边缘(背缝线)有黄色带,顶端有突起的残留柱基,基部常有果柄残留。 每果实有种子1~6枚,种子扁椭圆形,棕黑色,表面光滑,一侧有下凹的灰白色种脐。气微弱,味微苦。 显微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外壁角质化,并可见气孔,表面观时为环式。中果皮由多列薄壁细胞组成,外侧细胞排列较紧密,内有短柱晶和棱晶,中部细胞大形;近种脐的一端有多数小形石细胞散在,并有维管束。 内果皮细胞1列,细胞小,切向延长。种皮外侧为一列栅状细胞,细胞柱状,排列整齐,其下方有1列支持细胞,呈鞋底状,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脐凹入处内侧有一椭圆形管胞岛,由多数梯纹或网纹管胞组成,管胞岛旁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类圆形,壁稍厚。 种子中间有子叶2片,外围以胚乳细胞。(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46页.图411) 理化 ❶ 取样品脱脂粉末4g,用乙醇20ml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减压浓缩至干,加适量甲醇溶解,点于聚酰胺板上,以山柰酚、槐角甙、染料木素为对照,以60%醋酸水展开10cm,置紫外灯下检视,山柰酚显黄色斑点,槐角甙、染料木素显紫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46页.图412)。 ❷ 样品制备同❶ ,点于纤维素粉板上,以芦丁、槲皮素为对照,以正丁醇-水-冰醋酸(4∶5∶1)为展开剂,展距17.5cm,喷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灯下检视。(图见同上) 加工炮制 ❶ 蜜槐角 取净槐角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再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喷酒均匀,炒至外皮光亮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槐角100kg,用炼蜜5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蜜槐角,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化学】: 槐角含染料木素(Genistein)及其甙、槐属甙(Sophoricoside)、槐属双甙(Sophorabioside)、槐属黄酮甙(Sophora-flavonoloside)和芦丁、山柰酚,染料木素-7-双糖甙等黄酮成分[1~3],另含多种氨基酸;种子含苦参碱、金雀花碱等[4]。 参考文献 [1] CA 1968;69∶16776t [2] 生殖与避孕 1982;2(2)∶23 [3] 生殖与避孕 1984;4(3)∶51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三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44 【药理】: ❶ 抗凝 以槐角制成的还童茶0.5、1g/kg iv于大鼠,对血小板血栓形成抑制率分别为68%及50.6%。 对大鼠富血小板血浆,还童茶12、24mg/kg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5.39%及58%[1]。 对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壳炎症,还童茶2.4g/kg ip的抑制率分别为72%及81.08%;6g/kgig,抑制率为61.23%[1]。 ❸ 升血糖 家兔注射槐角浸膏后1h,血糖升高,同时出现糖尿,注射后1日血糖恢复正常[3,4]。 山柰酚、染料木素对小鼠有抗生育活性[5]。 毒性 槐角浸膏注射于青蛙、蜥蜴及小鼠,皆中毒致死,证明槐角有毒。 槐角及其种子分别制成浸膏,sc于家兔及豚鼠,皆使红细胞减少,认为槐角含有破坏红细胞的物质[3,4]。但以槐角制成的还童茶1、2、4、10、20、22g/kg ig个小鼠,观察7天,均无死亡。大鼠ig还童茶60mg/kg,每4天递增1.5倍至28天,未见任何中毒症状,无1例死亡[1]。 参考文献 [1] 中药通报 1988;13(1)∶48 [2] CA 1960;54∶1669d [3]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1820~1961,科学出版社,1963∶740 [4] CA 1932;26∶22464 [5] 生殖与避孕 1984;4(3)∶51 。【药性】:性味 《本经》:“苦,寒。” 归经 归肝、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清热润肺。 主治 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 ❶ 《本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嫩角捣汁用。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❶ 《本草经疏》:“病人虚寒,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外证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 方选和验方 ❶ 《本草汇言》:“治赤痢毒血:槐角子(酒洗,炒)120g,白芍药(醋炒)60g,木香(焙)15g。共为末。每早服6g,白汤调下。 ” 每服50~70丸,空腹,米汤送下。 每服15g,用酽醋150ml煎,滚三、五沸,去渣温服。 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温浆水下20丸,夜临卧再服。 1次9g,1日2次,空腹,白开水送下。 ❿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高血压病:槐角125g,旱莲草、桑椹、女贞子各70g。水煎浓缩成50g,烘干制成颗粒,加适量赋形剂,压成100片,1次3~4片,1日3次,口服。” ⑾《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血栓外痔:槐角15~30g,地榆15~30g,苦参15~30g,乳香、没药(制)各12~15g,赤芍10~15g,丹皮10~12g,玄胡10~15g,桃仁10~12g,红花10~12g,鸡血藤10~15g,刺猬皮12~15g。水煎服。” ⑿《安徽中草药》:“治高血压病:槐角、黄芩各9g。水煎服。” ⒀《安徽中草药》:“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槐角(炒)、蚕砂炭各15g。水煎服。 ” ⒁唐氏槐角丸(新中医 1990;(9))治子宫癌放疗后便血(湿热蕴结):槐角、荆芥炭、地榆、乌梅炭各9g,生地12g,防风6g,黄连3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验方选集》:“治烫伤:槐角子烧存性,用麻油调敷患处。” 【医药家论述】: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槐实,其主五内邪气热者,乃热邪实也;唾涎多者,脾胃有热也;伤绝之病,其血必热;五痔由于大肠火热,火疮,乃血为火伤;妇人乳瘕,肝家气结血热所成;子藏急痛,由于血热燥火。槐为苦寒纯阴之药,为凉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水,如上诸病,莫不由斯三者而成,故悉主之。” 止涎唾,肾司闭藏之职也。下焦痔瘘肠风,风热便血,年久不止者,用此一味熬膏,炼蜜收服。妇人乳瘕,子藏急痛,皆肝家血热之患,用以清热滋燥,诸证自安。上皆指槐角而言,其角中核子,专主明目。 久服须发不白,益肾之功可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