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黄题跋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黄题跋序苏门四友②,惟山谷学不纯, 师东坡, 事之, 隐然敌国。文章气节之外,戒行精洁,平生罪过比于露坐科头③者,祗小艳词耳。此真东坡之所畏④。其为文仿《兰亭叙》⑤,题跋书画, 寥落短篇, 出于刘义庆《世说》⑥。虽偏师取奇, 皆超出情量⑦,动中肯綮⑧,而广川之藻, 长睿之博,顾不无逊席焉。亦得坡公薰染力耳。 当宣和时党禁⑨,苏、黄及其翰墨,凡书画有二公题跋者, 以为不祥之物, 裁割都尽, 乃以进御,盖论世者兴嗟焉。岂知五百年后,小玑片玉,尽享连城,如侍御杨公裒成此集也耶⑩? 山谷尝为子弟言: “士生于世, 可百不为, 惟不可俗, 俗便不可医也。”(11)恰大节而不可夺者不俗也。宋人之以为不祥也,俗也。侍御公之结集也, 医俗也。世有不俗者定不作书画观矣。 (康熙裕文堂本《容台集》) 注释 ①苏黄题跋——苏轼、黄庭坚在诗词之外,尚有一些精致的题跋小品文字,以讨论书画艺术者居多。②苏门四友——即“苏门四学士”,指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③露坐科头——露天而坐,不戴帽子,这里有显露之意。④畏——敬服。⑤《兰亭叙》——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⑥《世说》——指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多记遗闻轶事,以短小精悍、言简意丰为特色。⑦超出情量——突破常情的界限。⑧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最重要的地方。⑨“当宣和”句——宣和,宋徽宗年号(1119—1125)。宣和五年秋与次年冬,宋徽宗两次下诏,严禁苏黄文集。⑩“如侍御”句——杨公,生平未详。侍御, 侍御史,官名,明清时仅有监察御史一种。裒(pou),聚集。(11)“士生于世”句——语出《书缯卷后》。 赏析 苏黄的诗词见称于世,均开一代之风,为后人景仰不已。诗词之外,亦有一些精致工巧的题跋文字,品诗、论画、研摹书法,多有独得见解。虽属小品短制,但意趣深远,颇为难得。明人董其昌工于书画,早年临摹苏黄笔迹,研其画法,得其文墨意旨,深知苏黄题跋的价值。但在此序中,董氏并未直接论及苏黄题跋成就之斐然,影响之深远,而是单刀直入,以平实的文笔,追述山谷小品的风格源流,褒扬其“不俗”的艺术品格。苏黄题跋所遭遇的禁而复出的历史变迁,正是其艺术魅力的绝好证明。作者借此既肯定了苏黄文字的价值,也赞扬了杨侍御结集矫俗的不俗之举。 黄山谷师从苏轼,但并不抱守苏门戒律,而多有出新,以致其成就之高与东坡相埒,并称“苏黄”。山谷为人为文力倡“不俗”,刻意追求“俗裹光尘合,胸中泾渭明”的理想人生境界和超然免于流俗的奇崛文风。这种处俗而不俗的艺术追求,来自于深厚的品德修养。山谷圆融儒释道三家,内刚而外柔,故其一生耿介兀傲,持节守正,处变不惊。董其昌称其“戒行精洁”,不为妄言。文为人之貌,人是文之本,山谷以“不俗”立世,故为文多有“奇思、奇句、奇气”。其文以意胜,致思高远,常有不落常格、出人意表的奇思妙想。尤其题跋文字,谈艺论文,涉笔成趣,短章隽语,意味深长,多慧心解悟之论。董氏以《兰亭叙》、《世说新语》求之,评价可谓高矣。“虽偏师取奇,皆超出情量,动中肯綮”,是对黄文特点的概括,作者得其要旨,一语中的,将黄文刻意求新出俗、以奇致深、雅致警炼的奇崛文风概览无余。为书作序,作如此肯切而简要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董氏之评,不务空言,知人论文,溯其根源,在揭示黄氏风格形成的内因的同时,也点化出师法承传关系所带来的影响。这种说明,使人一目了然。 历史难免有误会发生,但真正的艺术珍品终不会被淹没,尽管它曾经为时俗所贬损或毁谤。相反,其遭遇往往愈是曲折,而当其被重新发现之时,便愈是光彩夺人。苏黄的题跋文字便是如此。宣和遭禁时,世以之为不祥之物,裁割都尽。苏黄文字因政治之故被之以祸,令时人惧,弃之犹不及,何谈聚集成书?而时过境迁,经历了历史的淘洗,其价值重放异彩, “小玑片玉,尽享连城”。杨侍御适时汇编成集,其意义可谓深远。作者以文的今昔之遇对比,肯定了苏黄文字的价值和杨公的高迈之举,行文中蕴含着无限的历史感叹。序文末段,借山谷之言对此事加以阐发,展开议论,升华了杨公之举和苏黄题跋的社会意义,揭示了此序的本旨。山谷此言,实为其立身之本。持节守正,是为“不俗”;慑于党祸,视之为不祥,则俗矣。今杨公之举,实为一种矫俗医俗的良方。正是基于此,苏黄文字便有了丰富的题外之旨,不能仅作书画观赏。简短几笔,旨意尽出,可见作者文字功夫之练达。 寥落短序,有评、有叙、有议,既达到了为文作序之一般,又有深远惊人的立意,真正体现了“寓奇于平,化拙为巧”的不俗功夫,与苏黄题跋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黄题跋序》〔明〕董其昌 苏门四友②,惟山谷学不纯,师东坡,事之,隐然敌国。文章气节之外,戒行精洁,平生罪过比于露坐科头③者,祗小艳词④耳。此真东坡之所畏⑤。其为文仿《兰亭叙》⑥,题跋书画,寥落短篇,出于刘义庆《世说》。虽偏师取奇,皆超出情量⑦,动中肯綮,而广川之藻、长睿之情,顾不逊席焉。亦得坡公薰染力耳。 当宣和时党禁⑥,苏、黄及其翰墨,凡书画有二公题跋者,以为不祥之物,裁割都尽,乃以进御,盖论世者兴嗟焉。岂知五百年后,小玑片玉,尽享连城,如侍御杨公裒成⑨此集邪? 山谷尝为子弟言:“士生于世,可百不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临大节而不可夺者不俗也。宋人之以为不祥也,俗也。侍御公之结集也,医俗也。世有不俗者定不作书画观矣。 (《容台集》) 注释①苏东坡、黄山谷的题跋是不可多得的小品。此文从“为人”谈到“为文”,重点介绍黄氏小品的风格源流。作者知人论文,评品褒奖,恰到好处。作者的褒奖,就是对于写作题跋文字的正面主张。②苏门四友——即“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③露坐科头——露天而坐,不戴帽子,这里是表露,显现的意思。④小艳词——描写男女爱情的香艳之作。⑤畏——敬服。⑥《兰亭叙》——即王羲之的《兰亭集叙》。⑦超出情量——突破常情的界限。⑧宣和时党禁——指宣和五年秋与次年冬,宋徽宗两次下诏,严禁苏黄文集。诏曰:“苏、黄二人得罪大宋朝廷,与朕不共戴天,他们的片文只字,都必须焚毁勿存。”⑨侍御杨公裒——生平不详。侍御,即侍御史,历代名目较多,明清仅存监察御史一种。 苏黄题跋序当宣和时党禁,苏、黄及其翰墨,凡书画有二公题跋者,以为不详之物,裁割都尽,乃以进御,盖论世者兴嗟焉。岂知五百年后,小玑片玉,尽享连城,如侍御杨公裒成此集也邪? 山谷尝为子弟言: “士生于世,可百不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临大节而不可夺者不俗也。宋人之以为不祥也,俗也。侍御公之结集也,医俗也。世有不俗者定不作书画观矣。 (《容台集》)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师承苏轼,又凭着自己的创造性从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足迹,终于能与苏轼齐名,被人并称“苏黄”。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绘画鉴赏家。他既注重学问,又注重道德修养。因此苏轼称赞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董其昌说“此真东坡之所畏”是一点不假的。“畏”,是敬服的意思。董其昌从“为人”谈到“为文”,说明了黄庭坚文章的风格源流,使人一目了然。“虽偏师出奇,皆超出情量,动中肯綮”三句总结出黄文的特点,那就是能独树一帜,突破常情的界限,每每作出有深度的文章来。这种概括,作为一篇书序是不可少的。作者知人论文,说得恰到好处。 苏黄二公的作品,由于政治的原因,遭到了庸人们不公平的对待。但是,“岂知五百年后,小玑片玉,尽享连城,”经历了历史的坎坷,更显出它的价值。杨侍御将苏黄题跋汇编成集,其意义自然是不可估量的了。 最后以一段议论结束全文。作者介绍了黄庭坚关于“不可俗”的哲言,这是议论的出发点。“俗”,是指庸俗而无原则。照董其昌的解释,不屈服子政治压力,大节不夺,是为“不俗”; 相反,慑于党禁祸患,视苏黄的作品为“不祥”,是为“俗”。作者认为今天杨公将苏黄题跋结集,是为“医俗”,从而肯定了他对历史上庸俗倾向的清算。由于有着如此深刻的含义和历史的曲折,读者就不应把苏黄题跋文字仅仅当作书画作品来看。一个短篇书序,以简练而周密的议论,起到了一箭数雕的效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