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轼《后赤壁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轼《后赤壁赋》苏轼《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1,步自雪堂2,将归于临皋3。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4。霜露既降,木叶尽脱5,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6,行歌相答7。 苏轼《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前赤壁赋》是记夏历七月十六夜的江游,本篇是记十月十五夜的江游,读者首先能感受到的是两赋因季节不同而呈现的景物的变化。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一派新秋的景象;后赋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初冬江上之景。除了时令景色外,两次夜游的起兴和游程也大不相同。第一次是有目的、预先计划好的月下泛舟,人不离舟,所写的只是江与月,感情和议论也围绕着江与月而发,一气贯彻;这一次却并无江游的预谋,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才再度泛舟的,而且还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得多,展示的景色也因之而繁富。但更重要的区别是,前赋是作者以自己出面,发表了一篇议论,写的是舟中发生的实事;后赋则用道士化鹤这一俨然是印证前赋“羽化而登仙”的虚幻故事,作为高潮也作为余韵,以抒发超脱的情怀。对这两赋的意境,清代批评家金圣叹的领会颇为高明,他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评道:“前赋是特地发明胸前一段真实了悟,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实了悟。”又说:“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把前后两赋的异同和关系说得相当透彻。 如果道士化鹤掠舟而过又到斋中相见不是托之于梦幻,那就变成一个荒诞的神怪故事,情趣也就因之顿减了。作者将这情节置之于若疑若信的恍惚的梦境,便觉得满纸空灵奇幻之中,作者的精神状态却是真实可信的。鹤是实体,梦中的道士为鹤的化现,是作者的积想所致的幻觉。从这个幻觉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了。 此赋的写景,一向被历代文评家所推赏。其杰出之处在于不假辞藻,自然而工致。如首段的“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第三段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等语,全用白描,却给人以清新之感,字面质朴而诗情丰腴。这是诗人突入了自然之后,汲取了风景的精髓,以简约平淡的语言给以准确表达的缘故,其风味极像陶渊明的诗句。苏轼在古代诗人中最倾服陶渊明,自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见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所述)。爱陶心切,便不知不觉追求着陶渊明“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的境界。 写景写得好,是因为景中有情。所谓景中有情,不一定是在刻画景物时寄予感慨,而在于所刻画的对象中透露出作者的视角,作者对景物的体会,也即是有作者的诗情在内。于是风景与人格一致,达到了方苞所谓“胸无杂物,触处流露,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王文濡《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评此文引)的主客观契合的创作心理状态。 此赋的散文味更重,但音律依然有韵文的铿锵。好几处押的是“藏韵”,有如书法笔画中的藏锋。如第二段“藏之久矣”的“久”,与上句“酒”押韵;第三段“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识”,与前面“尺”、“出”押韵;“盖二客不能从焉”的“从”,与前面“茸”、“龙”、“宫”及后面的“动”、“涌”、“恐”押韵;“听其所止而休焉”的“休”,与前面“留也”的“留”和“舟”、“流”押韵,韵字后面均带虚字作尾,都必须在诵读时才能体察。赋的古义为诵,古人称不歌而诵的为赋,赋原是要诵读才能诵出滋味来的。 〔注〕雪堂:苏轼谪居黄州后,在东坡筑室,名曰雪堂。临皋:在黄州城南,濒临长江。苏轼在黄州,初寓定惠院,不久迁居临皋。后东坡雪堂建成,家属仍居临皋。黄泥之坂:由雪堂至临皋必经之路。松江之鲈:松江即吴淞江,古代记载江中出四鳃鲈鱼,其味鲜美。唐以后专以今上海市松江县产的鲈鱼称松江鲈鱼。断岸:陡峭的崖岸,指赤壁。几何:没有多久,指距上次七月十六日之游未久。摄衣:提起衣襟。履巉岩:踏着高峻的山岩。披蒙茸:拨开茂密的乱草。踞虎豹:蹲坐在状若虎豹的山石上。(11)登虬龙:跨过状如虬龙的古木。虬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盘曲的树干似之,故以代称。(12)危巢:高巢。此句意为攀扶着有高巢的树。(13)“俯冯夷”句:冯夷,水神名,相传他溺死于河中,为河伯。句意是说往下俯视大江。(14)玄裳缟衣:黑色下裙,白色上衣。鹤羽洁白,翅旁及尾部呈黑色。这里借人的服色以说鹤的毛色。(15)蹁跹:一本作“蹁仙”,或作“翩”。形容道士步履飘忽之状。又以形容鹤的舞姿,如杜甫《西阁曝日》诗:“翩山巅鹤。”这里双关道士与鹤的步态。(16)畴昔:往日。畴字是语首助词,无义。“畴昔之夜”,这里指昨夜。(17)悟:一本作“寤”,意同,均作“觉醒”解。 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①,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②。二客从予,过黄泥之 坂③。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 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 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 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 巉岩④,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⑤。盖 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 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 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 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⑥,过临皋之下,揖予而 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 我知之 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 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①是岁:指写《前赤壁赋》的那年,即1082年。②雪堂、临皋:苏轼初 到黄州,定居惠院,后迁临皋。次年,经营东坡,后在东坡筑雪堂。因在大雪时建 成,堂壁画有雪景,故名为“雪堂”。③坂(bǎn):山坡。④巉(chán)岩:险峻的岩 石。⑤冯(píng)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即河伯。⑥蹁(pián) 跹 (xiān):旋转的 舞姿,这里比喻道士的体态轻盈。 【鉴赏】本文是苏轼写 《前赤壁赋》三个月后,又 重游赤壁时所作的,故称 为《后赤壁赋》。前赋主要 写初秋风清月明,白露横 江之夜,作者见良景而发 人生感慨,表现了他旷达 的情怀。后赋则是写初冬 月明之夜,他与客人一起 登山泛舟的所见所闻。两 赋的相同之处是:都设有 虚拟的“主”与“客”,都具 有诗情画意。清人余诚 《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评论道:“究之两赋情景, 与两赋笔法,虽皆异,而着想之奇同,惜词之工同,见地之高同,结构之妙 同。语语之皆仙,笔笔之入化,亦无不同。”但两赋的不同之处,也很显著。 与前赋重在说理议论不同,本文以写景叙事为主。开篇写作者与两 位客人月夜过黄泥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勾画 出一幅良辰美景图。如此美景诱发了众人的游兴。作者文笔一顿,主客 之间一问一答,带出了凑鱼和酒一事,平添了几分生趣。接着,众人一起 乘兴出游,再次来到赤壁之下。见到赤壁的景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幽而宁静。与上一次夜游赤壁所见相比,“江山 不可复识”,山势奇伟、树木盘曲、冷风萧瑟,凄凉之感油然而生。一声“划 然长啸”,让人为之一振,惊心动魄,作者悲戚的心绪汩汩流淌,甚至感到 恐怖。夜半时分,四周寂寥无声,却有孤鹤“戛然长鸣”,从舟边飞鸣而过, 更让人惊觉。前赋写舟游赤壁的感受是“飘飘乎”,“浩浩乎”,犹如“遗世 独立,羽化登仙”,一片超然物外之慨。本文写登赤壁的感受则是“悄然而 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一片虚无缥缈之气。最后,作者写到游 赤壁后的梦境。前赋写枕藉舟中,本文写睡于户内,梦见一道士,问而不 答,这从结构上看,似乎与游记没有关系,但这一笔既是与上文的横空孤 鹤相照应,形成一种虚无缥缈的色彩,又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现实感受。 元人虞集说:“陆士衡云:‘赋体物而流亮’,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 《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末用道士化 鹤之事,尤出人意表。”(明·杨慎《三苏文苑》卷十六) 今人选本多选前赋,评论也多认为前赋胜后赋,其实对这篇奇情逸 致、笔意纵横之作,我们不必分轩轾。清人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说: “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而伧父乃欲置轩轾 于其间,以后作胜前作,坡翁有知,能无齿冷?” 汪平秀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25-327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