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边疆学派Frontier School史学流派。1893年其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特纳在芝加哥美国历史协会会议上发表题为《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论文,阐述边疆学说的主要命题。认为边疆是野蛮和文明的交界线,美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正是沿着一条不断向西推进的边疆线进行的。特纳把边疆视作对被压迫者敞开的“安全阀”,并认为边疆产生了民主精神、独立精神和个人奋斗精神。他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和哈佛大学等校执教,培养一大批弟子,从而形成一个颇具影响的“边疆学派”。该学派的影响波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特纳死后,该学派余波仍延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中坚人物为比灵顿(Ray Allen Billington)以及沃尔特·普雷斯科特·韦布、克拉克(Thomas Dionysius Clark,1903— )等人,他们注重微观研究,力图弥补特纳宏观研究的不足,为维护在反对派的批评和诘难中影响日渐缩小的边疆学派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