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报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报案

苏报案

这是一桩清末著名报案。1902年以后,陈范所主持的上海《苏报》日益倾向革命,和中国教育会及爱国学社等革命团体建立了密切关系,成为爱国学社师生宣传反满革命的言论阵地。尤其是1903年5月章士钊受聘担任主笔之后,更欲借报纸为“爆炸性的一击”,连续发表,《哀哉无国之民》、《康有为》、《驳革命驳议》、《呜呼保皇党》、《杀人主义》等放言无忌的革命文章,猛烈抨击清政府,斥清贵族统治者为“鹿豕”、“禽兽”、“小丑”,称他们是“二百六十年四万万同胞不共戴天之大仇敌”。公开鼓动青年学生大胆革命,声言“那拉氏不足畏,满洲人不足畏,政府不足畏,莫被政府威吓而敛其动,莫惜诸君之自由血,而失全国人之希望”;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认为“革命殆为中国前途万无可逃之例”。推崇邹容的《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清,光复中国”,是主张“去世袭君主,排贵族特权,覆一切压制之策”的“雷霆之声”,是“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批驳康有为等改良派的保皇谬论。这些言论在国内报刊上公然刊载,引起了各方的极大注意,使清政府极为恼怒和恐慌。遂勾结上海租界当局,于6月30日派租界巡捕房警探包围了位于租界的爱国学社和《苏报》馆,指名逮捕了章太炎等人,并于7月7日查封了《苏报》。而后,由清政府官员充当原告,在租界会审公廨中,和被捕的章太炎、邹容进行诉讼。前后7次开庭。章、邹威武不屈,大义凛然,以法庭为讲坛,乘机宣传革命主张。中外各报刊广泛报道,轰动一时。最后,章太炎、邹容虽然被分别判处3年和2年监禁,但却成了广大人民尊敬的英雄。民主革命思想和主张从此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 清末内阁官报   大江报案 ☛

苏报案

清末的一个重要政治事件。苏报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创刊于上海,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支持反清组织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1903年夏,聘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蔡元培等为撰稿人,连续刊载《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驳康有为政见书》及《介绍邹容〈革命军〉》等论文,宣传革命。并斥责光绪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6月底逮捕章炳麟等,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被封,章、邹在会审公廨上继续宣传革命,坚持斗争,蔑视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的迫害,章并于狱中撰文答新闻报记者,斥责清政府,申论代表四万万人民,“志在流血”,曾绝食七天以示抗议。与此同时,清政府向工部局和各国领事多方活动,要求引渡,企图将章、邹押解南京杀害,遭到全国人民和社会舆论的抨击。后改判章监禁三年,邹监禁二年。三十一年二月,邹病死狱中。次年五月章出狱后被孙中山派人接到日本。这个案件进一步揭露了清朝统治者的反动本质。

苏报案

苏报案

此案发生在1903年。光绪22年(公元1896年),胡璋创办《苏报》并在上海日本领事馆注册。1899年转由湖南衡山人陈范承办,其主张随潮流日渐激进。1903年5月1日,苏报刊载了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所著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5月 14日,苏报又在新书介绍栏目中宣传《革命军》,指出:《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清廷震怒,谕令两江总督魏光焘查办,在上海租界当局的协助下,于6月底逮捕了章炳麟,不久,邹容投案。清廷乃派知府孙建臣及上海县令汪瑶庭,延外籍律师控章、邹污蔑皇帝,为“大逆不道”。并以章炳麟“载小矿,未辨菽麦”,以邹容“驱逐住居中国,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复专制之君王。”为由,在租界会审公廨起诉。清廷与属民兴讼,为史上所无。(交由外人审判,更是司法丑闻。)在会审中章炳麟说:“今年二月康有为著书反对革命,袒护满人,故我作书驳之。……所指载小矿四字触犯清帝圣讳一语,我只知清帝乃满人,不知所谓圣讳。小矿两字,本作类字或作小孩子解”。邹容则以愤恨满人专制,而著《革命军》,没有任何过错反诘。上海县请求将章、邹等照律治罪,当堂处决,或为永远监禁。时民气激昂,上海领事团对此判决亦持异议,乃移北京交涉。清廷深恐此案持久无功,遂与外国侵略者妥协,在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四月初八日,由会审公廨非法宣判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这起震惊中外的讼案,由苏报被查封,革命者被监禁告终。反映出内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绞杀革命的特征。

☚ 婚姻案   吴樾行刺五大臣案 ☛
苏报案

246 苏报案

1903年5月,上海《苏报》聘爱国学社成员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蔡元培、刘师培、张继等人为撰稿人,大量报道各地爱国活动,发表章炳麟驳斥康有为改良主义政见的文章,推荐介绍邹容的《革命军》一书,激烈抨击清朝黑暗统治,贬斥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大力鼓吹革命。6月底,清政府串通上海租界工部局逮捕章炳麟。7月1日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7月7日 《苏报》被封。章、邹在会审公廨继续宣传革命。次年5月,章、邹分别被判处监禁三年和二年。邹容病死狱中。章炳麟刑满释放后由同盟会接往日本。苏报案轰动一时,进一步暴露了清朝统治者的反动面目,扩大了革命的影响。

☚ 沈荩被害事件   神州日报诉讼案 ☛

苏报案

清末一起镇压革命报刊的事件。1899年退职官员陈范接办《苏报》,思想倾向革命。1903年聘请了爱国学社的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等为撰稿人。陆续刊出了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士钊的《介绍〈革命军〉》、《读〈革命军〉》等文章,引起了统治者的不满。6月29日,又以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再度引起清廷的愤怒。清政府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勾结于6月30日逮捕了章太炎等5人。7月1日,邹容得知章太炎被捕,便自行投案。7月7日《苏报》馆被查封,陈范流亡日本。

苏报案

苏报案

清末著名报案。1902年以后,陈范所主持的上海《苏报》日益倾向革命,和中国教育会及爱国学社等革命团体建立了密切关系,成为爱国学社师生宣传反满革命的言论阵地。尤其是1903年5月章士钊受聘担任主笔之后,更欲借报纸为“爆炸性的一击”,连续发表《哀哉无国之民》、《康有为》、《驳革命驳议》、《呜呼保皇党》、《杀人主义》等放言无忌的革命文章,猛烈抨击清政府,斥清贵族统治者为“鹿豕”、“禽兽”、“小丑”、称他们是“二百六十年四万万同胞不共戴天之大仇敌”;公开鼓动青年学生大胆革命,声言“那拉氏不足畏,满洲人不足畏,政府不足畏,莫被政府威吓而敛其动,莫惜诸君之自由血,而失全国人之希望;”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认为“革命殆为中国前途万无可逃之例”。推崇邹容的《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清,光复中国”,是主张“去世袭君主,排贵族特权,覆一切压制之策”的“雷霆之声”,是“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批驳康有为等改良派的保皇谬论。这些言论在国内报刊上公然刊载,引起了各方的极大注意,使清政府极为恼怒和恐慌。遂勾结上海租界当局,于6月30日派租界巡捕房警探包围了位于租界的爱国学社和《苏报》馆,指名逮捕了章太炎等人,并于7月7日查封了《苏报》。而后,由清政府官员充当原告,在租界会审公廨中,和被捕的章太炎、邹容进行诉讼。前后7次开庭。章、邹威武不屈,大义凛然,以法庭为讲坛,乘机宣传革命主张。中外各报刊广泛的报道,轰动一时,最后,章太炎、邹容虽然被分别判处3年和2年监禁,但却成了广大人民尊敬的英雄。民主革命思想和主张从此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 苏报   苏州白话报 ☛

苏报案

上海《苏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有联系。二十九年(1903)夏聘请章士钊担任主笔,章炳麟、蔡元培等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并发表推荐邹容《革命军》和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文章,鼓吹革命,直斥光绪帝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闰五月(6月底)逮捕章炳麟。邹容激于义愤, 自动投案。闰五月十三日(7月7日) 《苏报》被查封。二十一日租界会审公廨审讯章、邹,二人大义凛然,坚持斗争,宣传革命。清政府要求“引渡”,但迫于舆论压力,租界当局未敢答允,直至次年四月初七日(5月21日),才分别判处章、邹监禁三年和二年。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1905年4月30日),邹被迫害死于狱中,次年夏(6月)章刑满出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