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苍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卷耳 > 蒼耳
蒼耳  cāngěr

亦稱“隻刺”、“羊負來”、“耳璫草”、“白胡荽”、“爵耳”。即卷耳。唐·孫思邈《千金·食治·菜蔬類·蒼耳子》:“秦名蒼耳,魏人名隻刺,蜀人名羊負來。”宋·蘇頌《本草圖經·草部·枲耳》:“今或謂之耳璫草,鄭康成謂之白胡荽,幽州人謂之爵耳。”

苍耳

药名。出 《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又名胡葈耳、野茄、羊负来、喝起草、痴头婆、粘粘葵、疔疮草、苍子棵。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的茎叶。苦、辛,微寒,有小毒。祛风湿,通鼻窍,消肿毒。
❶治感冒头痛,鼻渊,目赤,目翳,湿痹拘挛,麻风,痢疾。煎服: 15~30g。
❷煎水洗治风疹瘙痒; 捣敷并饮汁服治痈疽肿毒。内服过量,产生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肢冷,昏迷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苍耳花:煎服治白痢;捣敷治白癞顽痒。叶含苍耳内酯(Xanthinin)、隐苍耳内酯(Xanthi-umin)、苍耳醇 (Xanthanol)、异苍耳醇、胆碱、植物甾醇及萜醇。叶的浸剂可增强兔离体肠管运动、离体兔耳血管扩张,并抑制蛙心的冲动传导。叶的酊剂给猫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和抑制脊髓反射的兴奋性。叶挥发油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苍耳Siberian cocklebur

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又称黏黏葵。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广布中国各地;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伊朗、印度也有分布。生于山坡、路旁。为旱地常见杂草。茎粗壮,叶互生,卵状三角形,叶缘具缺刻或3~5浅裂,基出3脉,叶面有粗毛。雌雄同株;雄头状花序球形,密集枝顶,总苞片1层,花冠管状,5齿裂;雌头状花序卵形,腋生,总苞片2~3层,内层连成2室的囊状体,顶具2喙,外生钩刺,每室含1朵无花冠的雌花。瘦果在宿存的总苞囊状体内发育。花期7~8月,果期9~10月。茎的韧皮纤维可制作麻袋、麻绳。种子含油量丰富,可精制香料,并可作油漆、油墨、肥皂硬化油和油毡的原料;人药,有利尿、发汗、祛湿、止痛、杀虫之效。茎、叶捣敷治蜂蛰、虫咬。全株含有毒物质,不宜作青饲料。果外总苞具钩刺,易损害家畜毛质,不可放牧用。

苍耳

别名野茄子、老苍子、刺儿棵、苍耳蒺藜。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茎直立。叶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雄头状花序球形。瘦果倒卵形,灰褐色。花期7—8月。产富蕴、布尔津、奇台、米泉、乌鲁木齐、玛纳斯、沙湾、塔城、霍城、伊宁、察布查尔、特克斯、哈密、伊吾、吐鲁番、焉耆、尉犁、阿图什、喀什、巴楚、莎车等地。种子榨油,可制油漆、油墨、肥皂及润滑油。种子入药具有散风去湿、消肿止痛的功能。药用果实及地上部分,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鼻窦炎、中耳炎、麻风病、皮肤瘙痒、各种牙痛等病症。种子有毒,杀虫植物,对棉蚜、红蜘蛛有效。

苍耳

苍耳Canger

菊科。一年生草本。叶互生,三角状卵形或心形,具柄。雌雄同株;雄头状花序在茎枝上端密集,球形,具多朵小花;雌头状花序生叶腋,卵形,总苞结合成囊状,内含2雌花,成熟时总苞由绿变红褐色,密生倒钩刺,顶端具喙,内包2个瘦果。分布遍全国各地,为常见中生性田间杂草。种子可榨油,可用作油漆、油墨、肥皂原料,还可制润滑油及硬化油;带总苞的果实入药,称苍耳子,能散风祛湿。

☚ 鬼针草   单子叶植物纲 ☛

苍耳

苍耳Canger

亦称“葈耳”。菊科。一年生粗壮草本,高达90厘米。叶有长柄,叶片宽三角形,边缘有缺刻和不规则粗锯齿,两面有糙伏毛。春夏开花,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雄头状花序球形,密生柔毛;雌头状花序椭圆形。成熟的具瘦果的总苞变坚硬,外面疏生具钩的总苞刺,易附于人、畜体上到处传播。荒地野生,我国分布很广。朝鲜、日本、苏联、伊朗和印度也有分布。茎皮可取纤维;植株可制农药;果实称“苍耳子”,可提工业用的脂肪油;但果实和嫩苗都有毒,不可食用。中医学上以果实入药,性温、味甘苦,功能散风祛湿,主治鼻渊、风湿痹痛、疥癣等症。茎、叶功用基本相似。

☚ 杜鹃花   大别山 ☛

苍耳cāng ěr

《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葈耳(122)。药名。枲耳的别名,参见“枲耳”条。

苍耳cānɡ’ěr

中药名。出《千金要方·食治》。别名胡菜、葈耳、虱麻头、狗耳朵草。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的茎叶。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苦、辛, 寒, 有小毒。祛风湿, 通鼻窍, 解毒。治感冒头痛、鼻渊、湿痹拘挛、麻风、痢疾, 煎服:15 ~30克。煎水洗风疹瘙痒; 取汁渍或熬膏敷, 治热毒疮疡。内服过量可致中毒, 中毒症状参见苍耳子条。本品含苍耳子甙、苍耳宁等。叶浸剂有兴奋兔肠的作用。叶的酊剂可降低猫血压和抑制脊髓反射。

苍耳

苍耳

苍耳,又名喝起草、野茄、疔疮草。始载于《千金要方·食治》。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ricum Pat-rin的茎叶。原植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本品味苦、辛,性寒。有小毒。功能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血。主治风湿痹痛、感冒、头风、癫痫、赤白痢疾、目中星翳、疮肿毒、风疹瘙痒、癞疾、汗斑、毒蛇咬伤、鼻衄、痔血、功能子宫出血等证。本品用于风湿性关节痛,可用鲜苍耳草煎服。如用治湿痹,四肢拘挛疼痛者,用苍耳嫩苗配豆豉,调和作羹,入酥服之,如《太平圣惠方》苍耳叶羹。用于风热感冒,配薄荷同煎服。治头风、眩晕,既可研末加蜜为丸服,亦可研末酒调服。《新修本草》称本品能治癫痫,可配入散剂或丸剂冲服。《医方摘玄》治赤白痢疾,将本品加蜂蜜熬膏,白汤送下。治目中星翳,将鲜品捣烂涂于膏药上,贴太阳穴。一切疔肿,用苍耳叶与根加童便捣汁服; 或用鲜品加野菊茎叶,煎水当茶饮。亦用于翻花恶疮,以叶捣汁服并涂患处。如系热毒攻手足,红肿焮热,疼痛欲脱者,捣汁浸局部,并以滓敷之。风瘙瘾疹,身痒不止,研末酒调服,或煎汤外洗。《履巉岩本草》用苍耳研末,以大风子油为丸,荆芥茶送下,不拘时候服,治癞疾。现代用于治疗麻风病,用新鲜苍耳草制成浸膏丸或片剂内服,对改善症状有较好作用。赤白汗斑,用苍耳嫩尖叶加盐捣烂擦。毒蛇咬伤,配鸭跖草、野菊花、忍冬藤,水煎服。虫咬性皮炎,配白矾、雄黄捣成膏敷。此外,古籍常载用本品治鼻衄、痔血,例如《太平圣惠方》用本品捣汁频饮治鼻衄不止,《千金翼方》用本品研末服治痔疮下血。本品煎服,还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煎服,6~12g。本品能散气耗血,故体质虚弱者慎服。服药时忌食猪肉。
实验研究: 全草含苍耳甙、黄质宁、苍耳明、8-(Δ3-异戊烯基)-5,7,3′,4′-四羟基黄酮、咖啡酸和1,4-二咖啡酰奎宁酸、葡萄糖、氨基酸、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硝酸钾、硫酸钙等。叶含苍耳醇、胆碱,植物甾醇和萜醇。
叶浸剂能增加离体兔肠的运动,导致蛙心传导阻滞、扩张离体兔耳血管。茎叶中皆含有对神经及肌肉有毒的物质。幼苗有剧毒,人接触苍耳,可致皮炎。
根的甲醇提取物(糖甙)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 青风藤   寻骨风 ☛

苍耳

苍耳齐才

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的干燥全草。8—9月采全草,晾干。
味苦,性凉。功能清热解毒。主要用于瘟疫,流感,肾热,隆病,胃病。本品与獐牙菜、宽筋藤、波棱瓜子等配伍,制成四味苍耳汤散,主治热性赤巴病,头痛,口苦,盗汗。

☚ 悬钩木   藏木通 ☛

苍耳

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古采其植株供食用,其种子可榨油。曾侯乙墓曾出土苍耳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