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在苯或其同系物环上的氢原子被氨基 (NH2)或硝基(NO2)取代而形成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或硝基化合物,其代表物分别为苯胺和硝基苯。萘、蒽、联苯等其他芳香烃,都可以有这种取代。氨基或硝基可单独,亦可与卤素(主要为氯)、烃基或羟基一起在环上的任何位置作不同取代。环上有羟基取代时,成为氨基酚或硝基酚。 苯胺和硝基苯在体内转化示意图 用兔实验见到苯胺在体内的转化物,主要为对氨基酚和邻氨基酚,其吸收量的28%与硫酸结合而为N-苯基氨基磺酸酯,10~15%与葡糖醛酸结合,而为对氨基酚葡糖醛酸,还可有N-乙酰对氨基酚结合物,均经肾脏排出。人接触苯胺,在开始接触后的6~8小时,排泄量与吸收量可达到固定的比例。由于代谢产物不能在体内蓄积,故一个工作日下班后尿内代谢产物排泄量,常能反映当天的吸收程度。正常人尿内有微量的氨基酚,平均为3.7mg/1,当服用一些苯胺为原料的合成药后,尿中对氨基酚量可增加。 硝基苯的代谢,主要先经还原后而进一步转化,主要转化物有对氨基酚,仅有小量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 邻位和间位氨基酚,在人体内的代谢比大鼠的慢。 在苯胺和硝基苯的转化过程中,还经历一些中间体如亚硝基苯和苯基羟胺,它们仅在血液中短暂地存在,但在毒作用中却是重要因素。 对本类化合物中毒的预防、应同时注意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污染,有时应以预防经皮中毒为重点。 不少品种吸收后,可以从尿中检出其代谢产物,作为接触其母体物的指标,如接触苯胺、硝基苯者可测尿中的对氨基酚。尿中对氨基酚量还可作为生物最高容许浓度的指标。 苯 胺 衍 生 物
测定血中MHb量,可作为衡量中毒程度的依据,但由于MHb能很快还原,在中毒急救后降低甚快,而采取血样时间又往往较迟,故不能检出。 美蓝能先转化为白色美蓝,后者可使MHb还原。因此,美蓝可作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特效治疗药。 苯胺衍生物 主要的苯胺衍生物见上表。 致癌芳香胺 已确定致职业性膀胱癌的芳香胺有: ❶联苯胺(NH2C6H4C6H4NH2),熔点128℃,为白色或粉红结晶、粉或片状。主要用于制造偶氮染料,也用作临床检验试剂。 ❷萘胺(C10H7NH2),其α异构体(或1-萘胺),熔点50℃,为灰色结晶; β异构体 (或2-萘胺),熔点113℃,为粉红色结晶。用于制造染料及其他化学合成。 ❸4-氨基联苯(C6H5C6H4NH2),熔点53℃,还能致肝肿瘤。这些芳香胺均能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联苯胺的盐酸盐也能经皮肤吸收。其代替品3,3′-二氯联苯胺、邻联(二)茴香胺、邻联甲苯胺等在实验动物身上均能致膀胱癌。还有金胺、品红在实验动物中能致肝癌。除金胺制造工人外,其他都未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用苯胺为原料合成许多偶氮染料,其中有些用作食用色素。实验动物已证明能致肝癌的有邻氨基偶氮甲苯和4-二甲基偶氮苯(奶油黄),都已废弃不用。 硝基苯衍生物 工业上重要的硝基苯衍生物见下表。它们用作炸药、溶剂或用于合成染料、颜料、杀虫药、塑料、树脂、药品、橡胶促进剂和抗氧剂等。 本类物品容易经皮肤吸收,其主要毒作用是对肝脏损害,形成MHb和慢性溶血性贫血,后两个作用的程度因化合物而异,因而其综合的毒性有较大差别。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毒性比较
注: 毒性分级分为1(微有危害)至6(严重危害)级 硝基氯苯能刺激皮肤,二硝基氯苯能使60~80%的接触者发生皮炎,微量接触也能致病。二氯硝基苯对皮肤的刺激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三硝基甲苯[TNT,CH3C6H2(NO2)3]为无色或淡黄单斜结晶或鳞片。熔点82℃。溶于乙醚,易溶于丙酮和苯,不溶于水。是较为安全的炸药。能耐受撞击和摩擦,但受到压力时能引起爆炸。商品中常混杂有微量二硝基甲苯和四硝基甲烷,后者有强刺激性。 与硝酸胺混合后使用,由于硝酸胺有吸湿性,加工后的粉尘比单纯三硝基甲苯更易经皮肤吸收。 本品在体内形成MHb的能力,远不及苯胺。接触者手、臂和面部可有黄染,是吸收三硝基甲苯的征象,但皮炎较少见。接触者可发生胃炎,有恶心、呕吐和中上腹痛,与饮食无关。严重接触者,在3个月以上可发生中毒性肝炎,如发生中毒性黄疸,预后不良。而最严重中毒的后果,常伴有严重正红细胞型贫血。个别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对晶状体的损伤主要是周边型白内障,早期不影响视力,随病变发展,亦可出现楔形或中心盘状白内障。 本品在体内的代谢物为4-氨基二硝基甲苯。尿中测定其量,可反映吸收的程度。亚硫酸钠与三硝基甲苯反应出现红色,利用此原理,可用亚硫酸钠作为三硝基甲苯洗消的指标剂。 硝基酚类 硝基酚(NO2C6H4OH) 有三种异构体,均为结晶。溶于水及酒精。形成MHb能力比硝基苯小。对位毒性最强。均可经皮肤吸收,蒸气可经呼吸道吸收。可引起动物迷走神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呼吸困难。在人尚未见有这些毒性的报道。 二硝基酚 [C6H3(NO2) 2OH] 有六种异构体,2,4-二硝基酚最为重要,为具有爆炸性的黄色结晶,熔点115~116℃,用作染料中间体、炸药及木材防腐剂。吸入粉尘、蒸气和雾可致中毒,并易经皮肤吸收。在体内还原而产生氨基酚,因此在尿中可检查原形物或氨基酚。接触二硝基酚可引起皮肤黄染、刺激性或过敏性皮炎,吸收后主要是干扰氧化磷酸化过程,作用同二硝基邻甲酚。慢性接触时可引起肝肾损害,形成白内障,偶见过敏反应。 二硝基邻甲酚[CH3C6H2(NO2)2OH] 有九种异构体,以3,5-二硝基邻甲酚最为重要。熔点86.5℃。黄色结晶。用作农药。在体内还原能产生氨基硝基邻甲酚,而经尿排出。可直接测定血中的原形物以检测接触程度。 接触二硝基邻甲酚者的皮肤、头发黄染。吸收后易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排泄缓慢,因此其蓄积性比二硝基酚更为明显。主要毒作用是使细胞氧化功能受到刺激,而磷酰化过程则被抑制。氧化过程受刺激所增加的能量,不能通过磷酰化转变为三磷酸腺苷或磷酸肌酸的形式予以贮存,而直接以热能方式发散,故体温可增加到40℃。由于磷酰化过程发生障碍,身体所产生的能量无法供肌肉收缩之用,因而肌肉对刺激反应迟钝,并很快陷于完全抑制而呈僵直状态。毒性可随环境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 重氮二硝基酚[C6H2(NO2) 2N2O] 纯品为黄色片状结晶,工业品可有亮黄、橘红等颜色。加热不到熔点即爆炸。微溶于水,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用作炸药。常与另一种炸药黑索金同时使用。接触者可发生胃肠道症状,偶有贫血现象,与接触三硝基甲苯有相似之处,但程度较轻。 苦味酸 即2,4,6-三硝基酚 [C6H2OH(NO2)3] 黄色片状结晶。熔点124℃,微溶于水,溶干有机溶剂。军火工业中用作制造金属苦味酸盐(铁、镍、等)和氯化苦。主要引起皮肤损害,常致黄染。固体对皮肤刺激很强,常引起皮炎。溶液则只刺激过敏的皮肤; 烟尘可引起眼刺激和角膜损伤; 吸入粉尘也可致支气管炎。长期接触者还可引起胃肠道症状,有时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和膀胱刺激症状。高剂量时可导致红细胞破坏、出血性肾炎及肝炎,全身组织黄染,甚至黄视。 ☚ 芳香族烃类 卤代环烃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