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催泪性毒剂中毒的救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催泪性毒剂中毒的救治 催泪性毒剂主要是含卤素的酮类、脂类及被卤素取代羟基的芳香族醇。刺激作用主要是由于卤素。其主要代表为苯氯乙酮及氰溴甲苯。 苯氯乙酮,纯品为白色,工业品为黄褐色结晶,有花香味,熔点为59℃,沸点是245℃,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20℃时挥发度为0.105mg/L。化学性质稳定,不被水解,但可被碱分解。施放状态往往为烟剂。氰溴甲苯,纯品为黄色透明结晶,理化性质与苯氯乙酮基本相似,也可以被碱分解,以液滴态或雾态施放。 苯氯乙酮对眼的最低刺激浓度为0.3mg/m3。苯氯乙酸半数杀伤浓度为每分钟8500mg/m3;氰溴甲苯为每分钟3500mg/m3。 催泪性毒剂主要作用于眼结膜而刺激眼部感受器,而后作用于面神经引起泪腺分泌及眼睑运动,也可作用于上呼吸道及肺,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一、临床表现 (1)对眼损伤作用迅速,接触毒剂后立即有烧灼感、剧烈刺痛、畏光、大量流泪,严重时眼球、眼眶及头部皆感疼痛。接触5~15分钟内症状最剧烈,离开染毒空气后一般经数小时全部症状即可消失,个别严重病例需持续7~10天方能恢复,一般预后良好。 (2)催泪性毒剂也可作用于上呼吸道及肺,引起呼吸道烧灼感、咳嗽、声嘶、大量流鼻涕。一般症状轻微,重者可持续数天,偶可发生肺水肿。 (3)重症病例可有全身症状,出现头痛、头昏、疲乏感等。 二、诊断 主要依据中毒史、典型症状及毒剂侦检。临床上无潜伏期,刺激症状出现迅速而剧烈,好转也快,主观症状严重而体征则较轻,预后也良好。 三、预防 及时戴防毒面具、防毒筒或防毒口罩,可以有效地防护,避免中毒。 四、治疗 (1)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抗烟剂(芥子气中毒)或清凉吸入剂(普鲁卡因5ml,薄荷0.5ml,甘油30ml,乙醇10ml,0.1%肾上腺素1ml,加蒸馏水100ml),雾化吸入,每次3~5分钟,用量不超过5ml。 (2)眼刺激症状: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洗眼。疼痛可用1%地卡因眼膏涂眼,并滴入1%硫酸阿托品溶液1~2滴,以减少泪腺的分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