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艾思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艾思奇1910—1966云南腾冲人 艾思奇1910—1966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云南腾冲人。1927年留学日本,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有关社会科学。1928年,为反对日本血洗济南的“五三”惨案,和进步同学罢学回国,在云南为《云南民众日报》副刊撰写哲学短论。1934年到上海“申报流通图书馆”工作。1935年加入共产党。1935年至1937年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在《读书生活》杂志上连载《哲学讲话》,1936年集辑成册出版,改名《大众哲学》,该书截至1948年共印行了三十三版,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起过启蒙作用。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二届、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6年3月在北京病逝。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述和宣传教育工作,著有《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并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艾思奇
艾思奇
艾思奇1910——1966原名李生萱,筆名李崇基、崇奇,雲南騰衝人,1910年 (清宣統二年) 生。1925年入雲南省立第一中學。1928年赴日本。1930年考入福岡高等工業學校采礦專業,參加中共東京支部組織之社會主義學習小組。九一八事變後回國。1932年在上海泉漳中學任教,加入上海反帝大同盟。1933年參加社會科學家聯盟,任研究部部長。1934年由中共黨組織派往申報流通圖書館,與李公樸等創辦《讀書生活》雜誌。193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讀書生活》被查封後,又與人創辦《讀書生活半月刊》。1937年創辦《認識》,任主編。抗日戰争爆發後赴延安,曾在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馬列學院任教。1939年任中共中央文委秘書長。1940年主編 《中國文化》。延安魯迅研究會成立,被選爲幹事會委員和編委。1941年任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1942年任延安《解放日報》副部長、編委會委員、副總編輯、總編。1945年被選爲中共“七大”代表。1947年曾一度調太行專區北方大學任教。1948年調往新創辦之馬列學院任教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哲學教研室主任、副校長,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並被聘爲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1950年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7月任中央政法幹部學校財務委員。1955年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哲學會副會長。被選爲第一、二、三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中共八大代表。1966年3月22日在北京病逝。年56歲。著有《大衆哲學》、《哲學與生活》、《實踐與理論》、《歷史唯物論·社會發展史》、《辯證唯物主義綱要》等; 並主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艾思奇 艾思奇1910—1966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其父是蔡锷讨袁护国军秘书长。他中学时代参加革命活动,留学日本时参加中共东京支部组织的社会主义学习小组。九一八事变后回国,1932年在上海泉漳中学任教时,参加反帝大同盟。1934年在《读书生活》杂志上发表《大众哲学》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有较大影响。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37年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出版《哲学与生活》等书。1937年到延安,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任教,并先后担任中央文委秘书长、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当选为中共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长期以来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出了显著贡献。他的著作编为《艾思奇文集》(两卷),主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译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等。在散文创作方面,三十年代在上海写过不少文字通俗、说理透彻的科学小品,四十年代在延安则以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光明》、《再谈面子》、《谈讽刺》等,文字锋利明快,说理有一定深度。 ☚ 艾治平 叶圣陶 ☛ 艾思奇 云南腾冲人。原名李生萱。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回国后,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研究。1934年发表《大众哲学》,曾在中国哲学界及青年读者中起过振聋发聩的作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1937年去延安,历任抗大主任教员、中共中央研究院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化》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建国后,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66年3月22日在北京病逝。曾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著有《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等。 艾思奇1910—1966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家。云南腾冲人。蒙古族。原名李生萱。后因信仰马列主义,热爱马克思和伊里奇(列宁),以艾(爱字谐音)为姓,改今名。祖籍蒙古,元末明初始落籍云南。青少年时代在昆明读书。1928年赴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归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在上海加入进步组织“社会科学家联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旋任上海《读书与生活》杂志编辑。1937年到延安。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 中共中央研究院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延安《解放日报》副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研究室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长期从事马列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工作。编著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思想方法论》、《新哲学论集》、《实践与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有《艾思奇文集》。 艾思奇中国哲学家。1910年生,1966年去世。云南腾冲县人。1925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1927年春去日本求学,在日期间参加了中共东京支部组织的“社会主义学习小组”,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并钻研黑格尔的《逻辑学》等著作。1928年春返回昆明。1930年再度赴日,考入福冈高等工业学校。九一八事变后,弃学回国。1933年写成了第一篇哲学论文《抽象作用和辩证法》。此后不久加入“社联”,从此走上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1935年其作品《大众哲学》出版。该著作结合现实生活用通俗的形式阐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49年前就发行了32版,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发起组织自然科学研究会,出版《新哲学论集》、《思想方法论》,与郑易里合译出版了《新哲学大纲》。1937年出版了《哲学与生活》。1937年10月到延安,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教员等职。其间与人合编《科学历史观教程》,发表《论中国的特殊性》、《抗战以来几种重要哲学思想的述评》等文章。1949年后,在马列学院主讲社会发展史。1950年出版《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1954年写成《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1955年写成《胡适实用主义批判》、《批判梁漱溟的哲学思想》两本小册子。同年,马列学院改为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艾思奇先后任党委委员、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6年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 艾思奇 126 艾思奇1910—1966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早年两度赴日求学,参加中共东京支部组织的“社会主义学习小组”,“九·一八”事变后回国。1934—1937年任《读书生活》杂志编辑。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去延安,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委秘书长、延安《解放日报》副总编、《中国文化》主编等职,与何思敬主持延安新哲学学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34年发表《大众哲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通俗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主要哲学著作收入《艾思奇文集》。 ☚ 杨荣国 哲学流派 ☛ 艾思奇 090 艾思奇1910—1966哲学家、翻译家。原名李生萓。云南腾冲人。1924年随父到香港,入教会中学,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1927年赴日本自修日文、德文。1932年起发表外国哲学和诗歌译文。译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米丁《新哲学大纲》、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著有《翻译谈》等。 ☚ 傅雷 曹未凤 ☛ 艾思奇1910—1966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37年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著作。1937年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等院校任教,并先后担任中央文委秘书长、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显著贡献。主要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译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等。 艾思奇 艾思奇1910—1966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早年两度留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慨然回国。1933—1935年在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大众哲学》,此后印行32版,影响甚大。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37年任《读书生活》杂志编辑,出版《新哲学论集》、《思想方法论》、《如何研究哲学》、《哲学与生活》等著作,并与郑易里合译苏联米丁的《新哲学大纲》。1937年9月到延安,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中国文化》主编等。与何思敬主持延安新哲学会,与吴黎平合编《科学历史观教程》。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共八大代表,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纲要》,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其主要著作已编入《艾思奇文集》。 ☚ 贺麟 儒家 ☛ 艾思奇1910—1966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原名李生萱。蒙古族。云南省腾冲县人。祖籍蒙古,元末徙居云南,遂落籍。青少年时在云南读书,1928年留学日本,参加中共东京支部组织的“社会主义学习小组”。“九一八”事变后归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在上海参加“社会科学家联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读书与生活》杂志编辑,发表有《新哲学论集》、《思想方法论》、《哲学与生活》等。1937年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任教,曾任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化委员会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中国文化》主编等职。解放后,担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研究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当选为中共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期从事马列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编著有《大众哲学》、《实践与理论》等,著作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版有《艾思奇文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