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舍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舍楞也称“舍棱”。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贵族。先世曾西迁至伊犁游牧,属准噶尔。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755—1757)清军至伊犁平定达瓦齐、阿睦尔撒纳,舍楞拒降,与族兄巴图尔乌巴什等退据博尔塔拉,并诱杀副都统唐喀禄。后外逃至游牧于额济纳河之土尔扈特汗国。后来,成为领导土尔扈特东归的首领渥巴锡的主要助手,部队统率。三十六年(1771)归至伊犁,旋与渥巴锡入觐承德,封多罗郡王,所属设青特色启勒图新土尔扈特盟,辖二旗。后划牧于阿勒泰布勒河一带。授新土尔扈特盟长。 舍楞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汉文史籍又作舍棱。初隶准噶尔。乾隆二十年(1755)、二十二年(1757),以清军先后击败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偕族兄巴图尔乌巴什退据博尔塔拉。二十三年,为摆脱清军副都统唐喀禄追击,诈降、设伏诱杀唐喀禄,与族弟劳章扎布、巴图尔乌巴什之子沙喇扣肯及数千部众,逾喀喇玛岭外逃俄境,归牧于敦罗布喇什治下的土尔扈特汗国。对俄国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极为不满,成为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领导东返斗争的主要助手之一。乾隆三十五年(1770)秋,参加渥巴锡在维特梁卡(原苏联阿斯特拉罕省叶诺塔耶夫斯克以北)召开的重要会议,决定武装起义,东返祖邦。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1771年1月5日),率属众500余户、2100余人参加土尔扈特族起义,与巴木巴尔同为抢渡乌拉尔河前锋统帅,是东返斗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三十六年六月五日(1771年7月17日),和渥巴锡率众抵达伊犁河支流察林河畔,继随渥巴锡入觐承德,被封为多罗郡王,赐号弼哩克图,所属划为青色特启勒图新土尔扈特盟,设2旗。三十七年(1772)后,划牧于阿尔泰布勒罕河一带(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青河两县)。三十八年,授新土尔扈特盟长,五十七年(1792),因病免职,长子策伯克扎布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