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公吃酒李公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公吃酒李公醉 张公吃酒李公醉唐武后时张易之兄弟当权,李氏王室大权旁落,有名无实,曾有“张公吃酒李公醉”的民谣。 ☚ 打背工 瑜珈经 ☛ 张公吃酒李公醉 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代人受过。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卷二: “则天时,谶谣曰: ‘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易之兄弟也;李公,言李氏不盛也。”本为唐代谚语,言唐武后时张易之兄弟当权,李氏王室大权旁落。后用以比喻由于误会代人受过。例第九回: “街上看的人不计其数,多说西门庆不当死,不知走的那里去了,却拿这个人来顶缸。正是‘张公吃酒李公醉,桑树上吃刀柳树上暴。’” ☚ 今早脱下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 桑树上吃刀柳树上暴 ☛ 张公吃酒李公醉❶比喻一方取得实惠,一方徒有虚名。宋韦居安《梅磵诗话》上: “亚(陈亚)登第,人皆驾其舅,亚有诗云: ‘张公吃酒李公醉,自古人言信有之。’ ” 张公吃酒李公醉谓一方得到实惠,另一方徒有虚名。或喻代人受过。唐·张 《朝野佥载》卷一: 唐朝武则天当权时,李氏皇室有名无实。民间有歌谣:“张公吃酒李公醉”。暗中斥责当时掌权的张易之、张宗昌,预言李氏复兴之意。宋·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卷二:“则天时,谶谣曰: ‘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易之兄弟也;李氏,言李氏不盛也。”宋·韦居安《梅磵诗话》: “亚 (陈亚) 登第,人皆贺其舅。亚有诗云: ‘张公吃酒李公醉,自古人言信有之。’” 明·钱希言《戏瑕》卷三: “唐武后时有 ‘张公吃酒李公醉’之谣,张公谓易之、宗昌兄弟也,李公谓中宗也。此即‘薛王沈醉寿王醒’ 之意”。 张公吃酒李公醉(惯)姓张的喝酒,姓李的醉倒。比喻一方得好处,却由另一方枉担其名。也比喻代人受过。 张公吃酒李公醉惯姓张的喝酒,姓李的醉倒。比喻一方得好处,却由另一方枉担其名。也比喻代人受过。唐·张 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一方得好处,另一方担其名。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记载: 唐代武则天当政时,张易之兄弟当权,李氏王室大权落旁。“谣言曰: ‘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不盛也”。后比喻把一个人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或指代人受过。 张公吃酒李公醉(一) 比喻一方得到好处,另一方徒有虚名。据载,唐武后时张易之兄弟当权,李氏王室大权旁落,曾有“张公吃酒李公醉”之谣。 详见唐张《耳目记》。 元韦居安《梅磵诗话》上:“亚登节, 人皆贺其舅, 亚有诗云:‘张公吃酒李公醉,自古人言信有之。’” (二) 比喻代人受过。《二刻拍案惊奇》 十八:“……正所谓‘张公吃酒李公醉’,又道是‘拿着黄牛便当马。’” 张公吃酒李公醉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唐武后时,张易之兄弟当权,李氏王室大权旁落,曾有“张公吃酒李公醉”的谣谚(见唐·张“鷟”《耳目记》)。后用“张公吃酒李公醉” 张公吃酒李公醉姓张的喝了酒,姓李的却醉倒了。比喻世上往往有一方得实惠、一方背丑名的事。 张公吃酒李公醉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involveothers 张公吃酒李公醉zhang gong chi jiu li gong zuilay the blame on the wrong person (out of misunder standing) 张公吃酒李公醉zhānggōngchījiǔlǐgōngzuì〔其他〕 唐武则天时,张易之兄弟恃宠当权,李氏王室大权旁落而有此谚语。比喻代人受过。唐·张鷟《朝野佥载》卷1:“天后时,谣言曰:‘~’。”《二刻拍案惊奇》卷18:“只为这一路人,众恶所归,官打见在,正所谓‘~’,又道是‘拿着黄牛便当马’。” 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移花接木。也比喻代人受过。也比喻一方实受其惠,一方空担虚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