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公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公洞(宋)苏辙 乱山深处白云堆, 地坼中空洞府开①。 张公洞在宜兴西南约20公里的禹峰山麓。传说庚桑楚隐居于此,旧名庚桑洞。又说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名张公洞。洞分前后两部分,前洞名朝天洞,后洞可容数千人,称海尾大场。与善卷洞、灵谷洞合称宜兴三奇。此诗把张公洞比为神仙洞府,描述和想象具神奇色彩。 【作者】 苏辙(1039—1112),北宋文学家。字子由,一号同叔,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弟。嘉祐二年(1057)与兄同登进士第,又同策制举,授商州军事推官,因苏轼诗祸谪筠州酒税,调绩溪知县,哲宗时历户部侍郎、御史中丞、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被贬出知汝州,再谪为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再贬循州,徽宗执政后曾短时复职,旋被降为朝请大夫,退隐颍川。长于议论文,笔力雄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则多质朴自然,有《栾城集》等。 【注释】 ①坼(che):裂开。②茧瓮: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叙有济阴人种五色香草,有五色蛾集于上,生华蚕,以香草食之,得茧120枚,茧大如瓮,每一茧丝缫六七日方尽。后因以“茧瓮”指大蚕茧。此谓张公洞的形状。③瑶台:天上神仙居处。④金芝:传说中的仙草名。《汉书·宣帝纪》: “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青牛:传说老子骑青牛,此指仙牛。⑤珠树:《山海经·海内西经》及《淮南子》都谈到“珠树”,后因以之为仙树、神树。唐黄滔《寄同年崔学士》诗: “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黄鹤:传为仙人常乘的坐骑。 张公洞 张公洞位于市西南盂峰山中。原名庚桑洞,相传发现于春秋,庚桑曾避官隐此。又传汉张道陵、唐张果老于此洞修炼,故有今名。面积3000多平方米,游程约1000米。洞中有洞,洞又套洞,七十二洞,洞洞不同,左盘右旋,洞口通天。洞中具四时不同之气候,可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历年”。从下洞入,至上洞出,要登1500多石阶。下洞似大厅,可容纳四、五千人,称“海屋大场”,有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天洞以海王厅天师台为中心,是全洞精华所在,其中云雾缭绕,奇岩异石参差垂悬。洞顶透空朝天,故又名“朝天洞”。厅两侧有众多小洞,名盘肠、鼻孔、棋盘、地道、鲤鱼戏水、万蝠来朝等。清诗人陈维岱《满江红·游张公洞》有“曲蹬崎岖犹可入,悬崖逼仄真难度”句,形容其神奇幽奥。洞顶山峰岩壁有元诗人杨维桢题“海内奇观”四字,为远眺胜景佳处。 ☚ 善卷洞 灵谷洞 ☛ 张公洞 张公洞在江苏省宜兴市城西南约22公里的禹峰山麓。传说汉代道祖张道陵和唐代张果老分别在此修道居住过,故名。道家称此为“洞天福地”。洞为石灰岩溶洞,面积3000余平方米,游程约1000米。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大小洞穴多达72个。洞中有“海屋大场”、“海王厅”、“地道洞”、“七巧洞”、“鲤鱼戏水”、“万福来朝”、“云梯”、“天桥”、“一线曙光”、“琼岸望湖”等胜景。 ☚ 锦绣园 善卷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