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义改定律法案
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怀州刺史张全义被任命为河南府尹。时洛阳先经黄巢军攻战,后继以秦宗权、孙儒之乱,十分残破。城墙仅存坏垣而已。其遗民聚为三城以自保。张全义初至,只见白骨蔽地,荆棘丛生,城之四野无耕者,城内居民不满百户。张全义手下也仅有百余人。他遂于属下选十八名有才干者,每人给一旗一榜,使之分赴本府所属十八县,在县城的废墟中,张榜树旗,召回流散者,劝其耕种复业。其榜文称:“无租税,无严刑,唯杀人者死,余罪只笞杖而已。于是流民归之者如市,数年之后,大见成效。本案中,张全义惩当时法度之坏,用刑之滥,乃宽刑以安民,制定了临时性的律法。按唐朝制度,修订法律应由天子召宰相大臣集议而后定。张全义本无权改动法律。又依唐律:凡律令格式有不便于时者,皆须先申报尚书省议定,由该省奏报天子。若不先申议,辄奏请皇帝改行者,当处二年徒刑。本案中,张全义既未先申议尚于省,也未奏请皇帝批准,便擅自改定律法,依律当治其罪。但当时已是天下纷然,方镇各行其事,朝廷权力极为有限。洛阳承丧乱之后,百废待兴。张全义治此一方,乃根据实际需要,颁临时之法,以使地方尽快恢复,亦为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