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舍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舍利Shèlì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北番酋帅舍利部大人,因氏焉。” 本部落名,以部为姓。 舍利shè lì梵语的音译。意为佛骨。张谓《哭护国上人》:舍利众人得,袈裟弟子将。 舍利獸名。即“猞猁”。掃葉山房《評注昭明文選》張衡《西京賦》:“舍利颬颬,化爲仙車。”另本作“含利”。似爲“含利”之誤,指傳説中的神獸。《文選》薛綜注:“含利,獸名,性吐金,故名含利。”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唐寫‘含’作‘舍’,毛本同。” 舍利梵语,又作“设利罗”,意为佛骨。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也指高僧死后烧剩的骨头。《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摹慕,建宫宇,谓为塔。”《法苑珠林》:“舍利有三种:一是骨舍利,其色白;二是发舍利,其色黑;三是肉舍利,其色赤。是佛舍利,椎打不碎;是弟子舍利,椎击便破矣。”李白《僧伽歌》:“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舍利shě lì佛骨。张谓《哭护国上人》:“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 舍利 舍利佛教将尸体或身骨称舍利,是梵文Sarira的音译。相传释伽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珠状,后世舍利多指佛舍利或德行较高的和尚烧剩的尸骨。第五十七回:相传万回长老“又在那梁武皇殿下,在头顶上取出舍利三颗。” ☚ 万回老祖 卓锡 ☛ 舍利(一) 原指死者火化后的骨烬,后特指释迦的遗骨。梵语作设利罗,亦称舍利、舍利子。《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官宇,谓为塔。”参见《法苑珠林》 五三、《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 设立;舍利◉ 设立shèlì 动 成立;建立(组织、机构等)。〈例〉~监察小组/ 社区~了图书馆/ 市政府专门~了见义勇为奖励基金/ 主席的指挥所~在离直罗镇不远的一个山坡上。〈近〉成立/ 建立/ 设置。〈反〉取消/ 撤销。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佛像舍利 > 佛舍利 > 舍利 舍利 shèlì 亦稱“舍利子”。梵語音譯。意爲骨身。指佛家屍身焚化後所遺之骨。佛書謂釋迦佛的舍利爲碎身舍利,多寳佛則留全身舍利。《魏書·釋老志》:“佛既謝世,香木焚屍,靈骨分碎,大小如粒,擊之不壞,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驗。胡言謂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寳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謂爲塔。”《法苑珠林·舍利篇》:“舍利者,西域梵語,此云骨身,恐濫凡夫死人之骨,故存梵之名。舍利有三種:一是骨舍利,其色白也;二是髮舍利,其色黑也;三是肉舍利,其色赤也。菩薩、羅漢等,亦有三種。若是佛舍利,椎打不碎,若是弟子舍利,椎擊便破矣。”唐·李白《僧伽歌》:“瓶裏千年舍利骨,手中萬歲胡孫藤。”《古今小說》卷三十:“少焉,舍利如雨,衆僧收骨入塔。” 舍利❶沈阳崇寿寺塔和无垢净光舍利塔的地宫内均出土了佛舍利子。舍利是印度梵文“室利罗”的译音,其意是佛的灵骨。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死后,将其尸骨火化,出现了各种晶莹的珠子,故名,其弟子为埋葬佛的舍利而建塔。后来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火化后的骨头,据传有: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又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以及“生身舍利”、“法身舍利”的区别。经书上还说,如无舍利,可用珍珠、玛瑙、水晶、金银、琉璃、净石等药草,竹木根节等物造作舍利。沈阳崇寿寺塔和无垢净光舍利塔出土的舍利,均为穿孔的珍珠,还有玛瑙、金银、水晶、净石等物,均为代用品。亦为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 舍利佛教用语。为梵文音译,也作“设利罗”、“利罗”,意为“尸体”或“身骨”。指释迦牟尼佛及佛教高僧大德肉体遗物及体内珠状结晶体。相传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其遗骨舍利及体内舍利被八位古印度境内国王所分,有“八王分舍利”之说,其舍利流传世界各地。现中国陕西省扶凤县法门寺存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北京八大处灵光寺存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一些蒙古族、藏族高僧遗体火化后,会发现有晶莹透明的多彩体内珠状舍利。 舍利 舍利官名。辽国置。初为豪门贵族进献一定数量的驼、马后即授此官。后为帐官。《辽史·国语解》: “舍利: 契丹豪民要裹头巾者,纳牛驼10头,马100匹,乃给官名曰舍利。后遂为诸帐官,以郎君系之。” ☚ 舍人 舍利详稳 ☛ 舍利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骨身或灵骨。佛教名词。原指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后也指高僧死后烧剩的身骨。据传,常见有3种颜色,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发舍利,赤色的是肉舍利。 舍利 舍利梵文音译,又译“设利罗”、“室利罗”,意为“身骨”。佛教名词。佛教僧侣死后系用火化,据称德行崇高者骨灰中可有不同颜色、形状的结晶体,或有未化之骨质物,此即“舍利”。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之后结成珠状物,有八国国王分取,建塔供奉。后来的高僧大德也有遗下舍利者。舍利分三种颜色: 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又有“全身”、“碎身”、“生身”及“法身”舍利之分。 ☚ 金陵协和神学院 受戒 ☛ 舍利 舍利梵文音译之略,一译 “设利罗”,意译 “身骨”。指死者火葬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如佛骨舍利与佛牙舍利等。相传释迦牟尼火葬后,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此后供奉舍利的风气,逐渐盛行。 ☚ 转世 天龙八部 ☛ 舍利 舍利梵文音译之略,一译 “设利罗”,意译 “身骨”。指死者火葬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如佛骨舍利与佛牙舍利等。相传释迦牟尼火葬后,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此后供奉舍利的风气,逐渐盛行。 ☚ 转世 天龙八部 ☛ 舍利 舍利契丹官名。契丹豪民裹头巾者,纳牛駞十头、马百匹,即可获得。后遂为诸帐官,以郎君系之。 ☚ 商税院 回礼使 ☛ 舍利she li【佛教】sarira,remains from cremation of Buddha’s body,regarded as most treasured Buddhist relics 舍利Sarira;Buddhist relics 舍利❶契丹语官名。契丹旧俗,豪民要裹头巾者,需纳牛、驼10头,马百匹,乃授以此官名。多以“舍利郎君”称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叔祖父褭古直的子孙尚称为“舍利房”。初无职事,只为名誉衔,后渐为诸帐官,《辽史·百官志》载有舍利军详稳司和各部族舍利司,掌皇族及各部族军政,官职有舍利(军)详稳、舍利都监、舍利将军、舍利小将军、舍利、梅里等。 舍利梵文音译,意为身骨,指佛的遗体火化后形成的坚硬珠状物,也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骨骸。又称舍利子。 舍利契丹官名,即郎君。契丹豪民纳牛驼十头、马百匹,即可裹头为舍利。隶著帐郎君院,属北面官,管理宫中杂役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