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系神经科的一种疾病。可因全身性病毒感染、口咽部感染、肿物压迫等引起。临床表现为疼痛在舌根、软腭、扁桃体、咽部、外耳道等处。常在进食、吞咽、说话时诱发。检查时扁桃体部有压痛,用4%可卡因、1%潘妥卡因或地卡因等喷涂咽部、扁桃体、舌根部、如能止痛则可确诊,并可与三叉神经痛相鉴别。 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是指发生在吞咽神经支配区的阵发性剧痛。原发性者病因不明,继发性者可由小脑桥脑角肿瘤、颅底动脉瘤、鼻咽部肿瘤或颅底部蛛网膜炎所引起。典型发作为咽后壁、扁桃体、舌根、喉及中耳剧烈疼痛,并可放射至颈部。用1%丁卡因喷涂于咽后壁、扁桃体窝等处,如能遏止发作即可确诊。药物治疗与三叉神经痛相同。还可手术治疗。 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Harris (1921) 提出舌咽神经痛是另一种独立的神经痛之前,它和三叉神经痛常被混为一谈。1924年Adson试用颅外舌咽神经切断术来治疗舌咽神经痛而获得暂时的缓解。1927年Dandy介绍了颅内舌咽神经根切断术。使本病目前有了治疗的定型方法。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病因,迄今不明。某些小脑桥脑角的肿瘤,动脉瘤和颈部火器伤,血管性病变或茎突舌骨韧带骨化等均可激惹舌咽神经而引起舌咽神经痛,称为继发性舌咽神经痛。本病远较三叉神经痛为少见,约为1:70~85。男女发生率相同。多见于年龄较大的病人。 典型的发作为刀割样的剧痛分布在咽后、扁桃体和舌根等部。疼痛可局限在上述部位,也可向外耳、下颌和颈部等处放射。偶而疼痛仅局限在外耳道深部,这是只影响到舌咽神经的鼓支之故。有时在疼痛发作时尚伴大量唾液分泌或连续不已的咳嗽。发作多骤然发生,历时短暂,极少有超出一分钟的,每日发作从几次到几十次不等,总的趋势是越发越频。常有历时不等的自然间歇期,在此期内病人一如常人。发作常在吞咽、咀嚼或说话时发生。具有“触发点”的较少,如有多在扁桃体窝内。本病偶可与三叉神经痛并存,但双侧舌咽神经痛却极为罕见。少数病人发作时可伴有心跳骤停、昏厥或抽搐等情况。发作时虽然疼痛剧烈难忍,却无阳性神经体征,是此病的一个特征。 据疼痛发作的性质和特点不难作出本病的临床诊断。有时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刺激扁桃体窝的“触发点”,视能否诱发疼痛或用1%地卡因喷涂于咽后壁、扁桃体窝等处,如能遏止发作,则足可证实诊断无误。如果经喷涂上述药物后,舌咽处的疼痛虽然消失,但耳痛却仍然如前,则可封闭颈静脉孔,若能收效,说明不仅为舌咽神经痛而尚有迷走神经的耳后支参与。呈持续性疼痛或有阳性神经体征的病人,当考虑为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应作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治疗舌咽神经痛可先试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但多数病人最终仍需手术治疗。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是经颅切断病侧的舌咽神经根。若在检查时发现疼痛尚有迷走神经的耳后支的参与,则尚应将迷走神经最高的1~2根丝一并切断(参见“舌咽神经切断术”条)。手术后,在相应区域内的感觉丧失并无不良影响。另一手术方法是选择性延髓束切断术。在颈,神经根水平,三叉神经脊髓束和楔束之间为第Ⅶ、Ⅸ、Ⅹ颅神经感觉纤维的上行传导束,予以切断。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只有痛觉丧失而其它功能仍得保留,解痛满意。 ☚ 三叉神经痛 中间神经痛 ☛
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为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耳支和咽支分布区内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性质类似三叉神经痛,但较少见。 病因亦未明,可能为神经脱髓鞘所致,亦可见于桥脑小脑角、颈静脉孔区、颅底、鼻咽部及扁桃体肿瘤,蛛网膜炎,动脉瘤压迫等。多数在40岁后起病,性别无差异,疼痛部位在舌根或扁桃体区附近咽壁,可放散至鼻咽部或耳深部,可因吞咽、讲话、咳嗽、呵欠或舌运动等诱发。在咽后、舌根、扁桃体窝等处可有疼痛触发点,发作持续数秒至1~2分钟,有时疼痛可伴有阵发性咳嗽,喉部痉挛感及心律紊乱、低血压性昏厥等。神经系统检查常无异常发现。以10%可卡因涂于疼痛起始部可使疼痛暂时缓解,可与三叉神经痛第三支的疼痛相区别。 治疗可用苯妥英钠0.1g,每日3~4次,卡马西平0.1~0.2g,每日3~4次,及镇静镇痛剂等。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舌咽神经根切断术。 ☚ 面肌抽搐 多脑神经疾病综合征 ☛
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是发生于舌咽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与三叉神经痛的性质相类似,但发病率较低,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在35~50岁之间。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有脱髓鞘性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的结果。其致病因素可能与血管疾患有关,如颈内动脉闭塞和颈外动脉狭窄可引起舌咽神经供血不足致使位于颈静脉孔附近的舌咽神经发生缺血性损伤从而形成人工突触。 此外还有关于因 -颈部骨畸形引起颅后凹结构改变而在脑干处椎动脉压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而引起此两支神经痛的报道,故血管压迫因素也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病因包括桥脑、小脑角血管异常和肿瘤,椎动脉病,发生于颈动脉、咽喉和扁桃体的颅外肿瘤、蜘蛛膜炎和茎突韧带的骨化等。舌咽神经痛的部位在扁桃体区、舌根部、咽部、颈深部、耳道深部及下颌后区等处。虽然每个病人的疼痛部位不尽相同,但一般不超出上述范围。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秒钟至1~2分钟。性质为刺戳样、刀割样痛,也常表现为痛性抽搐。可有疼痛触痛点存在,常位于扁桃体部、外耳道及舌根等处,触之即可引起疼痛发作。吞咽咀嚼,打呵欠,咳嗽均可成为发作的诱因。在两次发作之间病人并无疼痛,但由于惧怕引起发作而不敢进食,以致消瘦、脱水。舌咽神经痛发作时有时还可伴有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有时出现阵发性咳嗽、喉部痉挛感及腮腺分泌过多等症状。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疼痛部位易于确诊。如将表面麻醉剂可卡因涂于患侧的扁桃体、咽部等处可暂时阻止疼痛发作。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舌咽神经的运动、感觉功能均正常。本病需与三叉神经痛、喉上神经痛及鼓索支神经痛以及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和茎突过长相鉴别。 凡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均可应用于本病的治疗,手术治疗是经颅内切断患侧的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最高的1~2根神经纤维。 ☚ 三叉神经痛 舌灼痛 ☛ 00017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