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舆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舆制 舆制古代皇室及百官所乘车辆的形制。舆,本指车箱底板,或车箱,后引申为指车的全体,也是各种车的总称。《史记》卷24《乐书》: “所谓大路者,天子之舆也。” 张守节正义: “舆,车也。”古代舆制,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能擅自逾越。其主要表现在车辆的名称、形状、颜色、饰物、随车、从员和牵引的动力 (马、牛或人力) 的区别。自 《周礼》 的记载,到明清的实物,皇室及百官乘车可分为这样几类: 帝王车辂 (亦称乘舆),皇太后、皇后及嫔妃乘车,皇太子、皇子车辂,三公乘车,诸侯、卿士大夫乘车和其他官僚乘车。帝王乘舆为五正五副,“五正” 即 “五辂”: 玉辂、象辂、金辂、革辂、木辂,各以其物或其色装饰车上部件的末端,故其名。“五副” 亦称“五时副车”、“五色安车”,以其色而名之。亦称 “属车”,并非一定五辆,是为帝王出行时的陪衬和御用车。此外,为帝王专用还有辇、轿及前导车和后从车,后二者合称 “导从车”。至举行丧仪,“王之丧车五乘”: 木车、素车、藻车、𩧪车、 漆车。西周皇后五辂 (时称 “五路”): 重翟、仄翟、安车、翟车、辇车,多为一种蔽以翟羽的“安车”。三公 (三孤) 乘“夏篆” (车名),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至于庶人,只有乘役车之类的难以列等的散车。“凡良车、散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凡车之出入,岁终则会之。凡赐阙之、 毁折, 入干职币。” 秦制辟恶车及金根车, 以桃矢以祓除不祥。 金根车以金为饰, 黑旗皂斿以从水德,复法水数驾以六马,合诸侯所乘车为副车。据《太平御览》卷72记载,汉代 “帝王乘舆倚龙伏虎,灵文画辀,龙首鸾衡,斑轮,外饰飞龙; 皇太子、诸侯乘辂,倚虎伏鹿,灵文画辀,轓吉阳䈪, 朱鹿斑轮, 纹飞軨, 旂旗九斿, 降龙;王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斑轮、鹿,纹飞九旂,降龙,卿朱两轓,五旂,降龙。二千石以下各从科品, 诸辐车以轭, 皆有吉阳䈪”。 如果参加郊庙、 明堂、祠陵、随法驾出行,公、卿、中二千石及以上官员皆乘大车,可立乘,驾驷,他出则乘安车、大行载车。朝廷所派遣的使节,乘大使车者,可立乘,驾四马,璅弩12人,辟车4人,从车4人,乘小使车者则不能立乘,随从车、人则减半之。从《旧唐书》卷45的有关记载看,隋统一全国后,“车有四等,有亘幰、通幰、轺车、辂车。初制五品以上乘偏幰车,其后嫌其不美,停不行用,以亘车代之。三品以上通幰车,则青壁。一品轺车,油幰朱纲。唯辂车一等,所敕始得乘之”。唐代帝王车驾在西周 “五辂” 之外,另加耕根车、安车、四望车三种,合为八种王辂。其外有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轩车、豹尾车、羊车、黄钺车等属车12乘,并为仪仗之用。唐皇后车辂六种: 重翟、仄翟、翟车、安车、四望车和金根车。唐皇太子车三种: 金辂、轺车、四望车。唐代王公以下,五品以上官员车辆分为四等: 亲王及武职一品,乘象辂; 自余及二品、三品,乘革辂; 四品木辂; 五品轺车。古代舆制,虽帝王、皇太后、皇太子及百官车辂,虽同名有者,但其形制有严格的标志区分,如同是四望车,皆用于拜陵、临吊,但帝王之四望车以金饰其间,皇后仅朱红漆之,皇太子唯以金色饰诸末端。宋代及元初多因唐代旧制。明之车辂略有省减,据《清史稿》卷120《舆服志》:“秦、汉以降,代有异同。品数弥繁……明初木辂,酒用于郊,崇朴去雕,亦有足尚。” 明永乐三年(1405) 定大驾之制,帝王车有大辂、玉辂、大马辇、小马辇、步辇、大凉步辇、板轿各一。皇后有辂、安车各一,皇太后所乘辂及安车与皇后同。明皇妃车辆,时称 “凤轿”,此与历代异名。皇太子乘金辂,亲王乘象辂。《明史》 卷65《舆服志》 载明 “百官乘车之制。洪武元年(1368) (定职官车制),凡车不得雕饰龙凤纹。职官一品至三品,用间金饰银螭绣带,青幔。四品五品,素狮头绣带、青幔。六品至九品,用素云头青带、青幔”。轿子比同车制,庶民车用黑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子比同车制,不许用云头。清皇室和百官车辂,初沿明制,后渐弥繁。皇太后凤辇、大仪轿、凤舆各一乘,仪舆二乘。皇贵妃、贵妃、妃翟轿、翟车各一乘。皇太子金辂、仪轿各一乘。以上清车、轿顶龙及翟鸟皆系金。清崇德年间定,超品公命妇车青盖、青帷、青簷; 三等命妇车青盖、青帷、蓝垂簷;部统精奇尼哈番尚书等命妇青盖、蓝帷、蓝垂簷;大臣、大学士、副都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侍郎等官命妇车蓝盖、蓝帷、蓝垂簷; 一等侍卫、护卫、参领前锋、参领学士、满启心郎、郎中等官命妇车蓝盖、白帷、蓝垂簷; 二等侍卫、护卫、佐领、满启心郎、郎中等官命妇车蓝镶、白盖、白帷、蓝垂簷。另,自唐代以后,皇室有一种轿子,制成车箱的形状,乘坐舒适,称为舆轿。 ☚ 卤簿 乘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