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①,弟兄羁旅各西东②。田园寥落干戈后③,骨肉流离道路中④。吊影分为千里雁⑤,辞根散作九秋蓬⑥。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⑦。 【解题】 此诗约作于贞元十五年(799)诗人奉母居洛阳时。河南经乱:指建中三、四年(782—783)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叛乱,其地唐属河南道。关内阻饥:关中(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艰难和饥荒。据史载,兴元元年(784),关中大饥。兄弟离散:诗人避乱江南,从此兄弟各处一方。浮梁大兄:诗人大哥白幼文,时为浮梁县(今江西景德镇)主簿。於潜七兄:堂房第七兄时任於潜(今浙江临安于潜镇)县尉。乌江十五兄:堂房第十五兄白逸,时为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主簿。符离:(今安徽宿县北),白居易第六从兄时在符离县任职,见《祭符离六兄文》。下邽(gui):唐县名,在今陕西渭南县北,乃白氏故乡。诗中描写弟兄离散、田园荒芜景象,五处弟兄共望明月怀念故乡。自然真切,一气贯注,语言流畅,属对工稳。 【注释】 ①时难:即“河南经乱”。年荒:即“关内阻饥”。世业:祖先传下的家产。②羁旅:他乡作客。③此句意谓战争后田园荒芜冷落。干戈:两种兵器,代指战争。④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指兄弟。⑤吊影:形影相吊,形容孤独。千里雁:兄弟分隔千里。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⑥此句意谓就像深秋的蓬草离开了根随风飞散。根:古代常以“同根”比喻兄弟。九秋:秋季九十天,此指深秋。蓬:蓬草,枯后断根,随风飞旋。⑦此句意谓五处弟兄一夜思乡之心情是相同的。五处:指浮梁、於潜、乌江、符离及作者所处的洛阳。而下邽则是故乡。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释】 1.河南经乱: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本来和朝廷对抗的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等也相继反叛,唐朝廷因此出兵征讨,战事大都发生在河南境内。关内:唐关内道,辖境在今陕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地方。阻饥:因交通受阻而产生饥荒。当时关中地区粮食需南方接济,而河南动乱,漕运受阻,故有饥荒发生。浮梁大兄:浮梁,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白居易的大哥幼文任浮梁县主簿。於潜七兄:於潜,在今浙江省临安县。白居易一位堂兄任乌江主簿。符离:在今安徽省宿县,作者曾住于此。 2.世业:祖宗世代遗留下的产业。羁(音ji)旅:寄居作客。 3.寥落:稀疏。田园寥落,谓田园禾稼荒凉稀疏。 4.吊影:对影自吊,伤感孤独之意。分为千里雁:是说兄弟分散有如离群的孤雁。辞根:离开根,指被风拔起或吹断。九秋:秋天。因秋季三个月共九旬,故称“九秋”。蓬:蓬草。散作九秋蓬。谓兄弟客游离散,像飞蓬一样随风飘荡,行踪不定。 5.乡心:思乡之心,白居易生长在河南新郑县郭宅,在他的诗文中每称河南为故乡。五处同:是说分散在五处的弟兄思乡之情和自己相同。 【译】 兵灾年荒使家业一洗如空, 兄弟们羁旅飘泊各奔西东。 战乱使田园荒芜之后, 骨肉同胞就颠簸流离在道中。 对影相吊如同千里孤雁, 又似离去根蒂的深秋飞蓬。 此时兄弟们应是共同垂泪看月, 一夜思乡的心境五处相同。 【评】 此诗真善表达离乱别情者。“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道出多少人间别离者之心曲。其境界前与张九龄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后与东坡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乐天此诗,尤专于乱世离别之景况,“看似轻松,而沉痛在骨”(今人苏仲翔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