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盲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字1

文字1

文(文象;中~;外~;洋~;西~) 字(~义;汉~;识~)
文字的读音:字音
本国的文字:国字
中国的文字:中文 汉文 国文 华文
印度文:梵文 梵字
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象形文字 图画文字
古代的象形文字:龟文鸟迹
用字母符号表示语音的文字:拼音文字
用盲字刻写或印刷的文字:盲文 盲字
古代的文字:古文 奇字 灵字
对古文字的美称:凤篆
现代的文字:今文
铁券上的文字:铁字
钱面上的文字:钱文
以银粉书写的文字:银字 银书

另见:字 词 符号

☚ 文化、文字   刻的文字 ☛
盲文

盲文

不需用眼看而是靠手的触摸所感受的一种文字。历史上曾有多种形式,如用刀在板上刻出凸起或凹陷的字母,用硬字或布块剪贴在厚纸上的字母,用树脂滴写在纸上的凸起符号,用针刺出的凸点组成的字母等。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盲文体系是十九世纪法国人布莱尔所创造的点字。

☚ 盲聋教育   点字 ☛

盲文

供盲人摸认和书写的凸点文字符号。国际通行的盲文是法国盲人布莱叶1824年设计的。它由6(2×3)个凸圆点(叫1“方”)组合编码体系表示不同字母。6个点可以组合成63种形式,因此这种体系可以书写任何一种语言。这种体系文字,从正面自右往左书写,阅读时从反面自左往右摸认。中国现行的汉语拼音盲文,是时任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主席的盲人黄乃于1952年设计的,共运用52个“方”,包括18个声母,34个韵母。

盲文

盲文mangwen

又称“点字”。盲人靠触摸感受的一种书面文字。1829年,法国盲人布莱尔创造了以6个凸点为基本结构的盲人专用文字。1887年得到国际公认,并在1895年以它的发明者名字命名。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称点字为布莱尔。基本结构是上、中、下各有2个大小相等、距离相同的凸点组成的长方形,如状,称一方。左边一行从上到下叫123点,右边一行从上到下叫456点。6个点的不同组合可构成63个符形。各国可用这些字符表示本民族语言的字母和其他符号,如数学、音乐符号等,并以此构成本国的盲文。我国现代使用的盲文,是由盲人黄乃于1952年设计的,以注音字母为基础,运用分词连写方法拼写普通话的方案。整个体系共有52个字母,其中18个声母、34个韵母以及声点和完整的标点符号,为一种独立的拼音文字,1975年,黄乃等人又提出了改进新盲字的方案,为一种可表示汉语声、韵、调三要素的独立于汉语拼音的盲人专用文字体系。盲文阅读时,盲人端坐桌旁,书放正,左右手指尖靠拢,双手呈八字形、斜放在点字上,主要用食指指尖轻轻接触点字,辨认点的位置和点数。食指残和肢残的盲人可用其他手指或嘴唇的触觉替代。开始阶段需一个个字母拼读,熟练后可靠一个词的整体形状拼读。盲文书写时,先将点字书写纸放在盲文板的上下两片板之间夹好,再用专用的盲笔由右至左、横写每一方凸点(与阅读方向相反),以便使纸翻过来看阅读一面时,可从左向右阅读。

☚ 盲人定向   聋人学校 ☛
盲文

盲文Mangwen

供盲人书写、摸读的文字符号。又称“盲字”、“点字”、“摸读文字”。现在国际上通行的盲文,系法国人路易·布莱叶(Louis Braille)于1829年所设计,所以又称“布莱叶盲字”。这种盲文是由在厚纸板上压印的凸起或凹下的一到六个排列位置不同的小圆点构成。圆点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代表不同的字母。手写时采用锥形工具在纸板上扎孔,用小孔代表圆点。布莱叶盲字在19世纪晚期传入我国,采用两个盲字符号的组合变化, 编成1 000多个代号, 按照 《康熙字典》排列,一个代号代表一个字音,称为“康熙盲字。”1919年, 又改为用54个盲字符号做字母, 依据南京语音,采用声韵双拼的方法来拼写汉字,称为“心目克明盲字”。解放后,1953年重新制定盲字,改为用52个声母和韵母,按北京语音拼写汉字,同时采用了分词(即词儿连写)的写法,称为“新盲字”。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后,1960年又制定了汉语拼音盲字方案,在全国推广实行。汉语拼音盲字字母是

☚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   苍颉篇 ☛

盲文

braille
~打字机braille writer;Brailler/~读物book in Braill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