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盲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字1 文字1文(文象;中~;外~;洋~;西~) 字(~义;汉~;识~) 另见:字 词 符号 ☚ 文化、文字 刻的文字 ☛ 盲文 盲文不需用眼看而是靠手的触摸所感受的一种文字。历史上曾有多种形式,如用刀在板上刻出凸起或凹陷的字母,用硬字或布块剪贴在厚纸上的字母,用树脂滴写在纸上的凸起符号,用针刺出的凸点组成的字母等。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盲文体系是十九世纪法国人布莱尔所创造的点字。 ☚ 盲聋教育 点字 ☛ 盲文供盲人摸认和书写的凸点文字符号。国际通行的盲文是法国盲人布莱叶1824年设计的。它由6(2×3)个凸圆点(叫1“方”)组合编码体系表示不同字母。6个点可以组合成63种形式,因此这种体系可以书写任何一种语言。这种体系文字,从正面自右往左书写,阅读时从反面自左往右摸认。中国现行的汉语拼音盲文,是时任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主席的盲人黄乃于1952年设计的,共运用52个“方”,包括18个声母,34个韵母。 盲文 盲文mangwen又称“点字”。盲人靠触摸感受的一种书面文字。1829年,法国盲人布莱尔创造了以6个凸点为基本结构的盲人专用文字。1887年得到国际公认,并在1895年以它的发明者名字命名。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称点字为布莱尔。基本结构是上、中、下各有2个大小相等、距离相同的凸点组成的长方形,如 ☚ 盲人定向 聋人学校 ☛ 盲文 盲文Mangwen供盲人书写、摸读的文字符号。又称“盲字”、“点字”、“摸读文字”。现在国际上通行的盲文,系法国人路易·布莱叶(Louis Braille)于1829年所设计,所以又称“布莱叶盲字”。这种盲文是由在厚纸板上压印的凸起或凹下的一到六个排列位置不同的小圆点构成。圆点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代表不同的字母。手写时采用锥形工具在纸板上扎孔,用小孔代表圆点。布莱叶盲字在19世纪晚期传入我国,采用两个盲字符号的组合变化, 编成1 000多个代号, 按照 《康熙字典》排列,一个代号代表一个字音,称为“康熙盲字。”1919年, 又改为用54个盲字符号做字母, 依据南京语音,采用声韵双拼的方法来拼写汉字,称为“心目克明盲字”。解放后,1953年重新制定盲字,改为用52个声母和韵母,按北京语音拼写汉字,同时采用了分词(即词儿连写)的写法,称为“新盲字”。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后,1960年又制定了汉语拼音盲字方案,在全国推广实行。汉语拼音盲字字母是 ☚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 苍颉篇 ☛ 盲文braill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