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功能和排尿动作
膀胱的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和快速地将积聚的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膀胱在充盈时,球形的膀胱底部和圆柱形的后尿道一起膨胀。膀胱的平滑肌称为逼尿肌,它是由朝着膀胱壁的不同方向和不同深度交织成网的平滑肌束所组成,降至后尿道形成内纵层,称为膀胱括约肌或尿道内括约肌,这是从功能上加以理解的,而在结构上并非环形括约肌。在尿道内括约肌的外方为尿道外括约肌,是横纹肌组织。排尿时,膀胱颈开放,并非由于膀胱括约肌的舒张,而是逼尿肌主动收缩使后尿道缩短和变宽的结果。与此同时,伴有尿道外括约肌的舒张。
膀胱及括约肌的神经支配 膀胱和括约肌的功能是受神经系统调节的,有三对神经与排尿活动有关:
❶盆神经(副交感神经),起自脊髓骶段2~4节的侧柱,分布于逼尿肌纤维,其传出冲动可以引起逼尿肌收缩,是支配膀胱的主要运动神经。
❷腹下神经(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段第12节和腰段1~2节的侧柱,支配膀胱、前列腺和后尿道,其传出冲动除了使膀胱三角的血管收缩外,对于逼尿肌的活动无明显作用; 射精时,腹下神经兴奋使膀胱颈关闭。
❸阴部神经(躯体神经),起自脊髓骶段2~4节的前角细胞,支配会阴的横纹肌和尿道外括约肌,其传出冲动能引起外括约肌收缩从而阻止尿的排出。当膀胱充盈时,外括约肌紧张性增强,而在排尿时,其紧张性则受到抑制,在排尿终止后,其紧张性即恢复。在这些神经中还混合有起自膀胱和/或尿道的感觉纤维。膀胱的胀满感主要由盆神经中的感觉纤维传入,从而引起排尿反射。至于膀胱过度胀大或结石刺激膀胱粘膜所引起的痛觉,则主要由腹下神经中的感觉纤维传入。尿道的感觉包括痛觉系由阴部神经传入。
膀胱内压与排尿 在一定范围内,膀胱的容积可以随尿量增多而加大,而膀胱内压却几乎保持恒定,然而,膀胱壁的张力却在逐渐地增加。膀胱内尿液蓄积达一定量后,膀胱内压乃急骤上升。当其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逼尿肌才开始节律性收缩,称为排尿波,从而引起排尿活动。通常,膀胱内尿量达100~150ml时,始有膀胱充盈感; 尿量达150~250ml时,有尿意; 尿量达250~450ml时,则引起排尿活动,这是膀胱所能耐受而又无不适之感的最大容量,因此称为膀胱生理性容量。
排尿是一种反射动作,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内压急骤上升,于是刺激了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感觉纤维传入,引起脊髓骶段的排尿中枢兴奋,后者经盆神经运动纤维传出,从而导致膀胱逼尿肌强有力的收缩,此时膀胱内压升高,后尿道缩短并变宽,尿道阻力减小,尿液就被迫进入后尿道。当尿液进入后尿道时,便引起另一反射,其传入冲动经盆神经传到脊髓排尿中枢,使阴部神经传出冲动的频率减少,导致外括约肌松弛,于是尿被强大的膀胱内压所驱出。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再度受到刺激,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排空为止。排尿时,膈肌下降,腹肌收缩,先是使腹内压增加,继而膀胱内压也升高,可加速尿的排出。排尿末,男性尿道球海绵体肌发生节律性收缩,能将尿道中残余的尿滴挤出。排尿结束后,尿道外括约肌立即收缩,继之逼尿肌舒张,后尿道关闭,膀胱内压几乎下降至零,于是又再度聚积尿液。
由于脊髓排尿中枢受大脑控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排尿活动可随意进行。通常成年人有尿意时,可引起排尿活动,而排尿动作亦可随意地被抑制,直至有适当的排尿机会时,抑制解除,再进行排尿活动。只有在婴儿,因大脑皮质尚未发育完全,或成人因疾病使膀胱与高级神经中枢的联系遭到破坏时,排尿才成为简单的不随意的反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