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通谷 > 腹通谷 腹通谷 fùtōnggǔ 腹通谷经穴名。代号KI20。出《针灸甲乙经》。《针灸大全》名腹通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5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4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4寸,旁开1.5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消化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腹通谷fùtōnɡɡǔ经穴名。代号KI20。原名通谷, 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腹正中线脐上5 寸, 旁开0. 5 寸处。主治呕吐、胃痛、消化不良、胁肋痛等。直刺0. 5 ~1 寸。灸3 ~7 壮或5 ~10 分钟。 腹通谷 腹通谷K20Futonggu足少阴肾经穴。首见《甲乙经》。原称通谷。为与足部通谷穴相区别,《针灸大全》则名腹通谷。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会穴。位于腹上部,脐上5寸的上脘穴旁开0.5寸。仰卧取之。相当于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并有第八肋间神经。本穴位置另说去腹中行1.5寸。一般直刺0.5~1寸。针后局部重胀或向周围扩散,艾炷灸5~7壮;艾卷灸10~15分钟。 主治胸、腹部等疾患,如脾胃虚弱,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饮食不消,胸胁支满,心悸,惊恐,咽喉不利,瘖哑等。现又多用以治疗胃扩张,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 阴都 幽门 ☛ 00001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