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腹膜透析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系常用的透析疗法之一。因腹膜面积大、血管丰富,为具有渗透性能的生物膜,所以用腹膜透析排出血液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及晶体物质有较大适用意义。方法是把一定浓度的灌洗液,从两侧上腹部灌入,经两侧腹膜,依据浓度梯度相互进行弥散和渗透,可使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及过多的电解质进入透析液,经下腹出管导出。对尿毒症、高钾血症等均具有治疗意义。透析时应注意适应证与禁忌证、配好透析液,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发生意外。 腹膜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引起尿毒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腹膜不仅有弥散和渗透作用,还有吸收和分泌功能,透析就是利用腹膜的生理特性,经腹腔穿刺将透析液注入腹腔内。通过腹膜进入血液,达到排除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隔开血液及透析液,以清除体内氮质毒素及代谢产物,并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适用于急性肾功衰竭及严重的药物中毒等。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以清除体内氮质毒物及代谢产物,并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称为腹膜透析。腹膜透析自1923年应用于临床以后,因并发感染机会多,应用受到限制,后来由于抗生素的发现,操作技术的改进,渐被广泛采用。六十年代以来,血液透析迅速发展,腹膜透析的应用有减少的趋势。但是,近年来发现腹膜对于中分子尿毒素清除率比人工膜为佳,脱水效果也较好,且腹膜透析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不易发生失衡综合征,已给予重新评价,临床应用范围较前扩大。 常用腹膜透析液的配方
腹膜透析技术 常用的腹膜透析管是甲基乙烯硅橡胶管,用切开法或穿刺法将管插入腹腔至膀胱直肠窝处即可开始透析。每天透析液总量为10~20L,每次灌入1.5~2L,停留腹腔内20分钟,然后用虹吸原理排出液体,如此反复进行。慢性腹膜透析患者一般每周透析4~5次。如分解代谢高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可每天透析一次,必要时增加透析次数。自动腹膜透析机的应用可减少污染机会,节省人力。 非卧床腹膜透析 是一种新颖的慢性腹膜透析方法,每1,500~2,000ml透析液为一单位,密封于塑料袋内,应用时以一短连接管接通袋上输出口及病人腹部硅胶管,透析液导入腹腔后,间歇4~6小时后;放开塑料袋将腹腔内的透析液及透出水份回流入塑料袋内,更换一单位新透析液,1天进行3~4次,患者可自由行动。 腹膜透析并发症及处理 (1) 切口出血: 插管手术时止血要严密,发生切口血肿,应即清除血块,并缝合止血。 (2) 透析液外漏:缝合腹膜不严密可以引起漏液,在导管两侧各作半荷包缝合,可防止漏液,换管亦较容易。 (3) 透析管堵塞或引流不畅:腹腔内流入空气,管端位置不当,周围被空气包围或导管扭曲,往往造成液体排出不畅,应即调整管端位置,或更换导管。 (4) 内脏损伤: 操作粗暴或腹内有粘连时,偶可在插管时损伤系膜或肠壁,甚至引起肠穿孔,若在腹腔内先注入500~1,000ml液体,即可避免。 (5) 腹腔感染: 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应用闭式透析装置,可降低感染率,要勤换导管,一根导管留置时间不要超过72小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应用抗生素,发生腹膜炎可继续透析,在透析液中加相应抗生素,可较快控制腹膜炎,有人常规地在透析液中加入适当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6)营养障碍:透析一次要丢失蛋白质10~20g,腹膜炎及体温升高时可损失50~100g。控制感染,适当增加每次灌入腹腔的液量,缩短透析时间,可减少蛋白质的耗损,并应随时补充丢失的维生素,叶酸等以防止发生丢失综合征。 ☚ 血液透析 肾移植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