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peritonitis腹膜壁层和脏层发生的炎性疾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依病程长短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由病原微生物侵害,外伤,胃肠、子宫和膀胱破裂与穿孔;腹腔内器官急性或慢性炎症的蔓延等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患畜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停止,多以胸式呼吸为主,体温升高。大动物站立不愿卧下,小动物则卧伏不动,腹壁紧缩。腹水增多时,腹壁下垂,触诊腹部患畜躲闪或抵抗。腹腔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多,蛋白质含量增高。慢性腹膜炎与急性腹膜炎类似,但征候轻,病程缓慢。可针对原发病,向腹腔注射抗生素或磺胺类水溶液。腹水过多,则行腹腔穿刺放液。 腹膜炎peritonitis系发生于腹膜的炎性疾病。腹膜炎比较常见,为腹腔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常见的原因有:腹腔器官穿孔或破裂,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囊穿孔或破裂、肾盂破裂、胰腺破裂等;腹腔化脓性病变播散而致,如化脓性阑尾炎、肾周围脓肿、肝周围脓肿、化脓性胰腺炎及生殖器官炎症等波及而致;亦可由血行感染,见于败血症等;由腹外伤、枪弹伤等感染;某些特殊感染,如结核、病毒以及风湿等变态反应亦可引起。临床表现:与病因、病理改变、程度、机体反应有关,可有消化道症状和腹膜刺激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肠麻痹、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腹腔积液等。X线检查、腹腔穿刺、超声检查等有助于诊断。治疗:查清原因,以原因治疗为主,如由外伤或内脏穿孔引起,应手术治疗,清洁引流;如仅由感染引起,应用抗生素、对症、禁食、胃肠减压等。 腹膜炎腹膜及腹腔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因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病原菌经血运而达腹腔,又称“血源性腹膜炎”;后者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的穿孔、损伤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炎症涉及整个腹腔的称弥漫性腹膜炎,局限腹腔内一个部位的为局限性腹膜炎。表现为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腹部有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治疗主要针对病因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以及抗生素的应用。 腹膜炎peritonitis是因感染、损伤或化学性刺激等引起的腹膜炎症。按病程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腹膜炎。按发病机理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腹膜炎。按病因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腹膜炎。按累及的范围可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腹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触痛、腹肌紧张或强直。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脉速、白细胞增多等。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病变阶段和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非手术或手术治疗。 腹膜炎 腹膜炎腹膜全面发生炎症叫做腹膜炎,分急、慢性两类。急性腹膜炎即一般化脓性感染; 慢性多指结核性感染。腹膜包括脏层腹膜、肠系膜、肠管和腹腔内脏的浆膜,总面积远比全身皮肤面积大。腹膜炎的渗出与吸收量较全身皮肤灼伤时还大。因此腹膜炎常是致命疾病。 急性腹膜炎 也称弥漫性腹膜炎。可因机械性、化学性或细菌感染性刺激引起。病理变化为水肿、渗出、充血、及细胞浸润。渗出之腹水含大量白细胞、脓球和纤维蛋白。随渗液的吸收,纤维蛋白沉积附着于脏器浆膜表面形成的粘性分泌物,称脓苔。相邻脏器可互相粘连,限制了感染的扩散,也可使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成脓肿,缩小了炎症面积并逐渐吸收而痊愈。个别部位组织破坏严重,有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存在,炎性浸润不能及时吸收而遗留残余脓肿,可留下顽固性粘连,成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潜在隐患。 急性腹膜炎渗出量大,毒素吸收多,易出现脱水及中毒症状。肠壁炎症引起肠麻痹,肠腔内容的运转停滞、腐败、菌群失调,又引起肠胀气及大量内毒素的产生与吸收,加重中毒症状而产生中毒性休克。 急性腹膜炎的原因有两大类: 第一类为腹腔病灶蔓延所致,常见的有三种: ❶炎性灶的蔓延,如阑尾炎、胆囊炎。 ❷坏死灶的蔓延,如绞窄性肠梗阻、卵巢囊肿扭转。 ❸脏器穿孔后炎症蔓延,如胃肠道、胆道、泌尿器官的穿孔等。第二类为非腹腔病灶腹膜炎,也称原发性腹膜炎,常见原因有: ❶血源性,如肺炎双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通过血流扩散。 ❷女孩阴道炎蔓延。 ❸肝、肾病者腹水继发感染。 急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便秘,腹部检查全腹有压痛、紧张、肠鸣音消失,有时有移动性浊音。X线立位片见多数无张力液平面和结肠积气,反映肠麻痹存在;腹膜脂肪线消失,肠间隙增宽,反映肠壁水肿。胃肠穿孔者,可见气腹; 下腹透明度减低,示有腹水。腹腔穿刺可抽出脓液。 治疗:通过手术探查,按不同病因分别处理。原发性腹膜炎本无需手术处理,单纯腹腔引流效果并不肯定,但腹膜炎的确切病理诊断有时很难确定,因此乃需手术探查。手术除处理病灶外,应考虑引流问题: ❶腹腔引流,使腹腔脓液能充分排出,以应用吸引式引流管为佳。 ❷肠管引流,腹膜炎后有肠麻痹,肠管膨胀,内容瘀滞,胃管减压及肛管排气等不易奏效。除手术疗法外,应禁食、胃肠减压、输液、使用抗生素,为防止膈下脓肿或肠间隙脓肿形成,病儿应固定于床头抬高位置。对手术时的腹腔冲洗及腹腔内使用抗生素持不同意见。腹腔冲洗要求不增加手术打击,不过分延长手术时间,又能清除脓液、坏死组织、粪便及异物。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指腹膜受结核感染,为腹腔内结核的一部分,可能为全身性血行播散,但更多见的是由肠、肠系膜淋巴结或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直接蔓延而来。多发生于三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临床可分三型: ❶渗出型, ❷粘连型, ❸干酪溃疡型。但三种病变可同时存在。 结核性腹膜炎发病缓慢,一般均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包括不规则低热、消瘦、面色苍白、容易疲乏、食欲不佳、盗汗等。同时伴有腹痛、腹胀、呕吐、腹泻或便秘。由于各型病理形态不同,症状互有差别。 渗出型 典型症状为四肢消瘦与腹部极度膨隆形成鲜明对比。开始仅叩诊有移动性浊音,积液增多后,腹呈球状,脐部变平,甚至突出。横膈与肝向上移位,腹壁静脉怒张,下肢水肿。腹部触诊有震水波动感。腹腔穿刺为草黄色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液。如同时有全身粟粒结核存在,则发病较急,出现高热,甚至有抽搐、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渗出型腹膜炎可单独存在,或为多发性 膜炎的一部分,各浆膜腔同时或依次出现渗出液。 粘连型 或称增生型,可反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现象。腹腔内可有积液,量不多,多呈包裹性,临床不易发现。主要体征为腹膨隆及胀气,有时肠蠕动增强,并可见蠕动波。触诊腹部柔韧,有揉面感,可触到大小不等的肿块,位置比较固定,多于脐附近和右下腹部,压痛不明显,或有显著压痛。大网膜增厚时可从腹壁外触知。 干酪溃疡型 比较少见。为上两种类型不断发展的结果。其主要特点是结核性病变迅速转入干酪样坏死和液化过程。临床症状严重,体温较高,多为弛张热。有进行性消瘦、无力和贫血,最后可出现恶病质。腹部触诊柔韧或板状,有轻度反跳痛; 腹腔内有大小不等肿块,有压痛。如干酪液化病灶破溃入腹腔,可成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有不规则鼓音区和浊音区。如病变已与腹壁粘连,则可向外穿破,最常发生于脐部,形成脐瘘。有时干酪液化病变向内穿透肠管,如同时向外穿出腹壁,即形成粪瘘。 阳性结核菌素反应,身体他处结核病灶、肠结核及肠系膜淋巴结核均有助于诊断。腹腔穿刺及腹水检查,对渗出型腹膜炎诊断有重要意义。渗出型腹膜炎应与心脏病、肾脏病、肝硬变及营养不良性水肿所引起的腹水区别;又应与化脓性腹膜炎、巨结肠、腹腔内囊肿、尤应与大网膜囊肿鉴别。粘连型及干酪溃疡型腹膜炎应与腹部恶性肿瘤、局限性回肠炎、蛔虫肠梗阻等区别。 治疗时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充足的营养很为重要。抗结核药物对单纯的结核性腹膜炎疗效明显,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肠出血、肠穿孔需手术治疗。 ☚ 腹部损伤 乳糜腹 ☛ 腹膜炎peritonit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