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腧穴埋线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腧穴埋线法

腧穴埋线法

腧穴埋线法,是将铬制羊肠线植入或埋藏于腧穴内,利用羊肠线(异性蛋白)对腧穴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目前,常用的腧穴埋线法有四种:
埋线针和穿刺针埋线法 在选定的腧穴上,用碘酒和酒精进行常规消毒,以盐酸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形成皮丘。把0.3~0.8cm长的羊肠线装入特制套管或腰椎穿刺针针腔内,后端插入针芯,然后将针由皮丘处刺入。当至一定深度出现针感时,缓缓退针,边退针管,边推针芯。如此边退边推,即把羊肠线留在腧穴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图1)

图1 埋线针埋线法


三角针埋线法 将选定的腧穴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距离穴位两侧1.5~2.5cm处,用龙胆紫作进出针点标记。在标记处用盐酸普鲁卡因作皮内麻醉。再将左手拇食二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的皮肤; 右手用持针器钳住已穿好羊肠线的三角缝合针,从进针点刺入,通过皮下组织或肌层,由出针点穿出。提起两针孔之间的皮肤,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按局部,羊肠线即埋藏在皮下组织内。用消毒纱布敷盖针孔3~5天。(图2)
切开埋线法 将选定的腧穴部位皮肤作常规消毒。在穴位上用0.5% 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以尖刀切开皮肤0.5~1.0cm,并用血管钳探穴位深处,经过浅筋膜达肌层寻找敏感点,按摩数秒钟,休息1~2分钟。然后将0.5~1.0cm长的羊肠线4~5根埋于肌层内。切口处用丝线缝合,敷盖消毒纱布,5~7天后拆去丝线。(图3)

图2 三角针埋线法

图3 切开埋线法


结扎法 又名穴位结扎法,即在选定的腧穴部位,按手术常规进行严格消毒,无菌操作。局部用0.5%或1%盐酸普鲁卡因进行浸润麻醉。在腧穴两侧各1.5~3.5cm的皮肤上,以龙胆紫作出标记。在标记之间作约3~5cm长的切口,顺皮肤纹理,刺破表皮全层。将血管钳从切口斜插到肌层,找到敏感点后适当作按摩拨动,产生痠胀感觉后,用持针钳夹住带羊肠线的大号缝皮三角针,由切口进入,经深部肌层至对侧出针处穿出皮肤,然后回过来再由出针孔刺入,经浅肌层或筋膜层,由原切口穿出。结扎羊肠线,剪去线头,将残端埋入切口深处,局部按摩后,消毒包扎。
根据结扎部位及要求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结扎形式。常用的有:
❶半环形结扎,用于一般穴位;(图4)
❷横8字形结扎,用于大椎和腰阳关等穴;(图5)
❸K字单8字形结扎,用于环跳穴;(图6)
❹K字双8字形结扎,用于环跳穴;(图7)
❺环形结扎,用于三角肌部位,从臑俞穴向上经过肩髃绕一圈结扎。(图8)

图4 半环形结扎


穴位结扎要抓住重点,分次进行,一次结扎部位不宜过多。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消毒,无菌操作。对患有重度心、肝、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发烧及妇女妊娠、月经期等,应当慎用或不用。埋藏深度以皮下组织和肌层之间为宜,过深或过浅及线头外露都会影响组织对羊肠线的吸收,以致引起感染。根据部位,掌握埋线的深浅,不要伤及内脏、血管和神经。结扎的松紧要适中,以免引起疼痛或肢体麻木。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溃疡时,不宜埋线。一个穴位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

图5 横8字形结扎

图6 K字单8字形结扎

图7 K字双8字形结扎

图8 环形结扎


治疗后1~5天,局部可出现轻微肿胀、红、热、痛以致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等,一般无需处理,1周左右可自行消失。若术后3~4天出现红、肿、热、痛,并伴有发烧,是感染的象征,应抗感染处理。治疗后若局部或全身瘙痒,继之切口处有脂肪溢化,羊肠线溢出者,应当抗过敏处理。神经损伤,会出现感觉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或运动神经所支配的肌群瘫痪,应及时抽出羊肠线,并给予适当处理。
腧穴埋线法,多用于治疗小儿麻痹,支气管哮喘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
☚ 腧穴贴敷法   腧穴激光照射法 ☛
000017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