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莲花峰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莲花峰图》
石涛 绝壁谷千仞,攀援兴益浓。 径迷通一木,风怯抱孤峰。 松冷日无色,云开月忽重。 空花散流影,奇绝信仙踪。 石涛,见张鹤野《题苦瓜和尚山水册》赏析。他精释、道、儒三教哲理,又深究画理,融汇自己创作经验,著《苦瓜和尚画语录》。这是一部绘画理论巨著,在清初崇古、仿古的风气中,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 “我自用我法”、 “笔墨当随时代”等革新主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石涛才华横溢,山水、花卉、人物无所不精,尤擅山水。屡登庐山、黄山诸名山,流寓宣城十年。风格既沉郁豪放,又静穆俊秀,多写自己对大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书法工分隶,并擅诗文,几乎每画必题,时寓家国之痛。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传世画作有《黄山八胜图》册、 《诗画册》、 《黄砚旅诗意图》册、 《蕉菊图》、 《梅竹双清图》、 《细雨虬松图》、 《山水清音图》、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山水花果册》等。 《莲花峰图》是《黄山八胜图》册中的第五幅,画的是过了光明顶,从前海所看到的莲花峰。全图云雾朦胧,远山隐约,莲花峰突兀高耸,气概非凡。石涛画黄山,不为实景所拘,采用“遗貌得神”的办法。他自己就说过: “余得黄山之性,不必指定其名……与昔时所游神会之也。”(《石涛画集》)所画莲花峰,既像又不像,正是他“我自用我法”的结果。 《莲花峰图》上共有两首题画诗,一首五律题于左上,另一首五绝题于右下。这儿选的是五律。这首诗描述并补充了画境。 首联写莲花峰绝壁千丈,深谷千仞,奇极险极,反倒使攀登的人兴致更浓。图中画有二人在山腰拄杖奋力攀登,这一联诗句正是补充了图画无法表达的攀登者的心情。 颔联是“迷径通一木,怯风抱孤峰”的倒置,是为了调整平仄而倒置的。其意是说,迷了路以后找到一根独木桥才通到对面山头去,害怕被大风刮倒便抱住孤峰上的岩石缓慢前进。这一联不仅写出了莲花峰的高危险峻,还隐含攀登者的动态在内,显得极为灵动精练。 颈联写山上日月松云所构成的奇景。石涛在这首五律后又写了几句跋语: “登莲花峰绝壁,有石大如月,轮内横一松,俗称月里娑萝。”唐大诗人王维《过香积寺》有“日色冷青松”的名句,是说日光因青松林的幽深阴森也仿佛变冷了。现在石涛活用王维诗意,说成“松冷日无色”,其意是指松树林中幽深阴冷,仿佛使太阳也失去了光泽。下句“云开月忽重”是指,天上乌云吹散,推出一轮皓月;莲花峰顶有一大石如月,称为“月里娑萝”,又推出一轮“明月”。天上的皓月与峰顶的“明月”互相映照,不是“云开月忽重”吗?这是多美的奇观,可惜今已不存,真得感谢石涛在题画诗中为我们保留了这一奇观。 尾联上句继续写景,下句以赞叹语作结。其意是说,空中飞花散落,飘过流动的花影;真是奇妙绝伦啊,这简直是仙人涉足的仙境啊!这赞叹语不仅仅指空中飞花之景,也是对前面所有景色的总赞,所以,它也兼带起到了总结全诗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见此诗是随着攀登者的足迹,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将莲花峰的奇绝景色都写到了,从而大大地丰富和深化了画境。在题画诗中,这确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杰作! 《题莲花峰图》
石涛 绝壁谷千仞,攀援兴益浓。 径迷通一木,风怯抱孤峰①。 松冷日无色②,云开月忽重③。 空花散流影,奇绝信仙踪④。 【注释】 ①这两句是“迷径通一木,怯风抱孤峰”的倒装。②“松冷”句:运化唐代诗人王维《过香积寺》:“日色冷青松”。③石涛于此诗后另有跋语:“登莲花峰绝壁,有石大如月,轮内横一松,俗称月里娑萝”。④信:确实,的确。 【评说】 本诗选自日本住友宽一藏《莲花峰图》题诗。 海粟老人曾说:“黄山为中国画家必游之地,在中国山水画中形成了黄山画派,梅清、渐江、石涛均以画黄山著名。”(《刘海粟黄山纪游》,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石涛上人早年旅居宣城,游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黄山图》七十二幅及《种松图》等代表作,无一不是受到山灵水秀的激发。 诗的前两联叙写黄山之险,正因为深谷绝壁,反倒更激起了画家攀援的兴致,前人所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石涛数次上山探奇揽胜,常常迷路,仅借一根独木通到对面山上,紧抱山岩,唯恐大风刮倒,此中艰辛甘苦,其挚友李驎曾有详述:“既又率其缁侣游歙之黄山,攀接引松,过独木桥,观信始峰,居逾月,始于茫茫云海中得一见之。”(《大涤子传》) 《莲花峰图》是石涛名作《黄山八胜图》的第五幅。《黄山八胜图》有新安江远眺、黄山道上、汤池、白龙潭、莲花峰、扰龙松、文殊院等。这幅《莲花峰图》画的是过了光明顶,从前澥上所见到的莲花峰,山峰矗立云端,山腰峰路,两人拄杖而行。此间映入眼帘的是云气蒸腾,千峰并峙,在众山峰的拱卫下,莲花当然最为醒目。诗的后两联倾力描绘此景,首先画家翻用王维句意,黄山上的松林幽深荫冷,连阳光也失去了它原来的色泽,呈现出几许绿意。风来云散,一轮皓月当空,与峰顶“月里娑萝”遥相映衬,眼前顿现重月,如此奇观,今世难逢,一经画家摄入诗中,却又成为永久的回味。云雾飘忽,莲花的身影如在空中,或隐或现,时而静止,时而飞逸流动,如此奇景妙境真乃是人间仙踪,末句不仅赞叹眼前的画境,更是对黄山的赞誉。 此诗题于画面左上方,右下方尚有一诗题道:“海风吹白练,百里漏青莲。坐久高峰去,萝衣上紫烟。”这两首诗各有侧重,把莲花峰的奇异景色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大大丰富、深化了画境,与画面相得益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