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手术护理
胰、胆总管及十二指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如胰头癌、胰岛细胞瘤、壶腹部癌等,常需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病情危重,治疗措施复杂,并发症多,因而病人的全身状况一般较差。
术前准备 术前给予适量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反复输新鲜血,以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为明确诊断,减轻黄疸,改善病人的肝功能及全身状况,术前可作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插管引流术。造影前局部皮肤要剃毛,清洗;造影前一餐禁食,以防术中呕吐。造影剂泛影葡胺过敏试验方法是:取30%泛影葡胺过敏试剂1支(内含1ml),在眼结膜囊内滴一滴(结膜立即发红为阳性),如无反应,可将剩余量从静脉推入,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如无不适,方可用泛影葡胺进行造影。造影后24~48小时内要经常观察生命体征,嘱病人勿剧烈咳嗽,防止呕吐,以免引起出血或脱管,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发热、脉速等胆汁性腹膜炎症状。插管引流后,每日要记录引流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以便早期发现出血,感染等情况。有梗阻性黄疸者,由于胆盐沉积,引起瘙痒,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给予止痒洗剂,嘱病人勿搔抓,以免引起感染。手术日晨,安放胃管及导尿管。
术后护理 对胰头癌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基本方式是切除部分胃,离断胆总管,切除全部十二指肠及胰头部分,然后在结肠前或后进行空肠与胰腺,空肠与胆总管及空肠与胃的吻合。术后易出现低血压性休克、电解质紊乱、腹腔内出血、急性胰腺炎,胆瘘、胰瘘等并发症。
(1) 出血的观察: 病人由于肝功能不好,凝血机制差,加之手术的剥离面渗血多,自术后48小时至2周内都可能发生出血。因此要注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及面色的变化,观察切口敷料渗血量及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一般术后48小时内引流液为血浆样,以后颜色转淡,量逐渐减少。如为暗褐色表明有少量血混入,如为鲜红色表示内出血量较多,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大便及呕吐物的观察也很重要,注意有无呕血及黑便。
(2)预防休克: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补充血容量,要根据中心静压来调节输液速度。要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出量除尿量外,引流液、胃液、伤口渗液都要计算在内。必要时留24小时尿液、胃液及引流液作钾、钠、氯及氮平衡测定。
(3)胆瘘、胰瘘及胃瘘护理:其中以胆瘘为常见,多因术中吻合不严,吻合时张力过大,或病人贫血及低蛋白所致。瘘与感染是相关的,有瘘必有感染,故瘘的症状常表现为腹膜炎的症状。病人黄疸加深,渗出液增多,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白细胞计数增高及腹膜刺激症状。根据腹痛部位,引流液及渗出液的颜色、醎碱度及所含成分,可判断瘘的部位。如右上腹痛,渗出液为黄色、碱性,内含胆红素,T形管引流量减少,应考虑胆瘘,可进行腹腔穿刺抽液加以确诊。确诊为胆瘘后,须立即行手术引流。如引流出胆汁较多,每日收集消毒后,再由鼻饲管喂入,以维持病人的消化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胰瘘的特点是引流物为透明、水样,类似唾液,取少量做淀粉酶测定即可确诊。胰瘘以保守治疗为主,平时应注意保持腹腔引流管的通畅,必要时可加负压吸引。为防止碱性液体腐蚀皮肤,引流管周围皮肤要涂以氧化锌软膏,并经常更换敷料。为减少胰液分泌,促进瘘口的愈合;宜用全胃肠外营养疗法。
(4)急性胰腺炎:术后异常腹痛,伴心律快、发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高度可疑为急性胰腺炎。测定血清及腹腔穿刺液中淀粉酶的含量,有助于诊断。
(5)全胰腺切除术:术后每日需补充胰岛素,否则会出现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时,要细致观察血糖变化,使其维持在适当水平。经常抽取血标本,每日查尿糖及酮体。平时注意观察有无出汗、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并给胰酶助消化。胰岛细胞瘤术后数周内,也要密切观察血、尿糖的情况。低血糖症状发作时,立即从静脉注入50%葡萄糖40ml。手术后如发生相对性胰岛素不足时,有时还需注射胰岛素。一般护理如口腔,皮肤的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及固定等,也是术后不可忽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