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胡葱 胡葱 húcōng 亦作“葫葱”,亦稱“凍葱”、“蒜葱”、“回回葱”。百合科植物胡葱的鱗莖。圓形,鱗皮赤褐色或銅赤色。主治水腫,脹滿,腫毒。唐·蘇敬等《新修本草·菜部·葱實》:“葱有數種,山葱曰茖葱,療病似胡葱……食用入藥,凍葱最善,氣味亦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胡葱》:“孫真人《食忌》作葫葱,因其根似葫蒜故也。俗稱蒜葱,正合此義。元人《飲膳正要》作回回葱,似言其來自胡地,故曰胡葱耳。” 胡葱【同义】总目录 胡葱蒜葱 胡葱shallot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中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Allium ascalonicum L.,别名火葱、蒜头葱、瓣子葱等。染色体数2n=2x=16。嫩叶作调料用,鳞茎为腌渍原料。胡葱原产中亚,未发现野生种,有人推测是洋葱演化而来的。须根,茎短缩呈盘状,叶由叶鞘和圆锥管状叶片构成,着生于茎盘上。叶长15~25厘米。分蘖性强,能形成鳞茎。鳞 胡 葱 茎倾斜,长卵形,长3厘米左右。数个鳞茎密生聚集,基部相连,接合部分挤成棱角形。鳞茎外皮赤褐色,耐贮藏。植株晚春开花,花茎中空,花淡紫色,不易结子。胡葱抗寒力强,耐热力较弱,生长适温在22℃左右,温度下降到10℃生长缓慢,高于25℃时植株生长不良。鳞茎在夏季高温前形成,要求长日照。炎夏地上部枯死,而地下鳞茎进入短期的生理休眠越夏。属绿体春化型,要求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抽薹。鳞茎繁殖,8月至9月间栽植。畦幅66厘米。行距20厘米,穴距8厘米,每穴播鳞茎2~3粒。在植株生长期间须培土。冬前不收获者可进行一次分株栽植。春季抽薹前生长最茂盛,可适时收获。过期采收,叶质硬化,不堪食用。5月至6月鳞茎成熟,每个母鳞茎可产生10~20个子鳞茎,地上部枯死时,挖收食用,或晾干挂藏在通风阴凉处,留作种用。胡葱shallotAllium ascalo-nicum L.,又称火葱、蒜头葱、瓣子葱和丝葱等。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2n=2x=16。原产中亚。未发现野生种,有人推测是由洋葱演化而来。弦状须根。茎短缩呈盘状。分蘖性强,能形成鳞茎。鳞茎外皮赤褐色,耐贮藏。抗寒性强,不耐热。鳞茎形成要求低温、长日照。鳞茎繁殖。8月~9月栽植,生长期间须培土。冬前不收者可进行一次分株栽植,春季抽薹前采收。嫩叶宜作调料,鳞茎多腌渍。 胡葱 胡葱 胡葱西域东传之植物。宋人唐慎微撰《证类本草》即有介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 俗称蒜葱。“元人《饮膳正要》作回回葱,似言其来自胡地,故曰胡葱耳”。 ☚ 胡瓜 胡桃 ☛ 胡葱hú cōng《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药名。 胡葱 胡葱即大葱。原产葱岭一带。西汉时通西域后引进内地。据《后汉书·章帝纪》注云: “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多葱。”新疆地区当是大葱的发源地之一。 ☚ 大蒜 胡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