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商鞅变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商鞅变法 战国初期由商鞅主持进行的秦国改革运动。 商鞅原来是卫国人,名公孙鞅,后因有功于秦被封于商,又称商鞅。商鞅年轻时曾到魏国,但没有受到重用。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寻求贤才,商鞅闻讯便奔赴秦国。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让他进行变法。 为了先树立威信,商鞅令人在国都南门立起一个三丈长的木杆,并告谕大家,能将木杆搬到北门者赏十金,后又悬赏五十金。有人这样做了,商鞅立即如数赏赐,以明不欺。 随后于公元前359年正式实行变法。条令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通过什伍组织管辖民众。还规定奖励军功,禁止私斗,以战功大小赏赐不同等级和数量的官爵、田宅。鼓励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凡是努力耕田纺织使家里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赏;经营商业或懒怠而贫困的则罚为奴婢。新法令取得很大成功。前352年商鞅升为“大良造”,有了更大权力。 第二次变法在前350年进行,其内容有:普遍实行县制,全国设31个县;废除井田制度;使民众的赋税负担平均合理;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制度,并把秦国的首都迁到咸阳。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公元前346年太子公然犯法,商鞅下令把太子的两个老师处以黥刑。 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继位为秦惠文王。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命令逮捕商鞅,在黾池将商鞅杀害,并车裂示众。商鞅虽为变法献出生命,但变法的成果仍然在秦国保存下来,秦国很快由贫弱走向富强,为以后秦的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