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胡林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胡林翼1812—1861

清朝大臣。字贶生,号润芝(一作润之或咏芝),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曾授编修,后捐纳内阁中书。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署贵州安顺知府;1850年署镇远知府。先后镇压所辖境内苗民、瑶民和李沅发起义。又写《保甲团练条约》,主张办团练,立保甲,对付农民。咸丰元年(1851年)补黎平知府。1854年擢贵东道,奉调率黔勇入湖北镇压太平军。1855年助湘军攻武昌,败退金口;太平军克金口,再败退奓山。1856年12月,会同罗泽南湘军攻陷武昌,升湖北巡抚,加头品顶戴。此后,全力支持曾国藩。1859年,与曾国藩策划分兵四路进攻安徽。次年春困围安庆。是时,太平军分南北两路合取武汉。翌年3月,陈玉成部克黄州,他在安徽军营急得吐血,仓促率兵回援。9月30日死于武昌。他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之一,与曾国藩并称“曾胡”。辑有《胡文忠公遗集》。

胡林翼

 湖南益阳人。字贶生,号润芝。道光进士。授编修。1850年(道光三十年)署贵州镇远知府时,镇压苗民和湖南新宁李元发起义。1851年(咸丰元年)实行保甲团练。1853年镇压瓮安榔军。次年擢贵东道,领黔勇千人驰鄂,伙同湘军围攻武昌太平军。历迁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1856年以陷武昌功,授湖北巡抚。全力支持曾国藩,在皖、鄂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入鄂,克黄州(今黄冈),逼武昌时,急派兵回救。又曾派师进攻安庆,城破,被曾国藩推为首功。旋在武昌呕血而死。与曾国藩并称“曾胡”。有《胡文忠公遗集》。

胡林翼1812—1861

清朝大臣。字贶生,号润芝(一作润之或詠芝),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在贵州署镇远知府时,曾镇压湖南苗民李元发起义,并制订《保甲团练条约》。咸丰三年(1853年)镇压瓮安娜军斗争。次年春,以道员衔率军赴湖北、湖南,反攻武昌,镇压湖南太平军。咸丰五年(1855年)调入湖北与曾国藩湘军攻江西九江、湖口,遭败。旋为湖北布政使。后又与罗泽南部合力反攻武昌,败退。咸丰六年(1856年)升任湖北巡抚。咸丰九年(1859年),进攻英山、霍山。次年,又陷潜山、太湖,与曾国荃围攻安庆。后在桐城挂车河阻遏太平军进攻。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占领黄州(今黄冈)逼武昌时,因惊忧成疾,在武昌呕血而死。与曾国藩并称“曾胡”。著作有《胡文忠公遗集》。

胡林翼1812—1861

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湘军首领。字贶生,一字润芝,又作润之或咏之。湖南益阳人。道光16年(1836年)进士,选庶吉士,官翰林,授编修,充江南乡试副考官,历署安顺、镇远、思南诸府事,补黎平府知府,擢贵东道。屡迁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官至湖北巡抚。1850年在贵州镇远府知府任内,率军镇压苗民和李元发起义,并制订《保甲团练条约》。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同曾国藩一道组织湘军同太平军作战,时人并称“曾胡”。因镇压太平军有功,加封太子太保衔等世职。1861年病死在武昌。追赠总督,谥“文忠”。其著述收入1936年沈卓然、朱晋材编印的《胡林翼全集》,共135卷。胡林翼伦理思想的基本倾向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但也提出过一些合理的、可借鉴的看法。他比较注重道德同政治的关系,认为国家治乱原因不在盗贼,而在人心不受教化,治理国家关键在于处理好义利关系,“天下治乱之机,不外乎义利二字,综观大事,大抵嗜利则乱,嗜义则治”;慨叹“今日之人心,都被一利字蚀尽,凡在官在野者,亦骎骎乎其莫不然矣”(《复论列东路事宜》),载《胡文公年谱》卷一)。他强调官吏道德,把“养民”与否当作为官仁暴的标准,“官劳而后民逸,吏瘦而后民肥”,“夫上者以养人为职,能养者为仁,不能养者为暴”;要求官吏“作一日官尽一日力”,“行事不潦草,不粉饰”,能够“亲民”、“实心”、“诚朴”、“勇敢”、“耐苦而力学”;企望统治者任用贤才,有一批好官吏来扭转社会风尚、治好国家。在道德起源问题上,一方面认为人有“天良俱在”,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品格是受环境影响的。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孝悌忠厚为社会道德最根本的东西,道德风俗薄厚受士人风气影响,而文教昌明则士气蒸蒸日上,风俗也会随之纯厚。在个人道德修养上主张“处己当廉,济物当宽”(《上乡贤公书》,同上书);提出要诚,“诚则金石可贯,鬼神可通”(《致魏将侯》,载《遗集》卷五十三)。

胡林翼1812—1861

字贶生,号润芝,清末湖南益阳人。1850年署理贵州镇远府知府,镇压李元发领导的天地会起义。1854年赴湖北对抗太平军。1856年调湖北巡抚。1857年后配合曾国藩在湖北、安徽等地绞杀太平军。1861年9月助湘军攻下安庆,加太子太保衔。不久病逝。著有《胡文忠公遗集》。

胡林翼1812~1861

清末湘军统帅之一。字贶生,号润之,湖南益阳人。道光年间进士。二十六年,捐纳知府,分发贵州。曾镇压湖南苗民李元发起义,并制定《保甲团练条约》,立保甲,办团练。咸丰四年(1854年)升贵东道,率黔勇赴鄂、湘,与太平军西征军作战。先后授四川按察使(仍留湖北)、湖北布政使、署巡抚,成为湘军将领。六年十一月,攻陷武昌,授湖北巡抚。他与湖广总督官文主持长江上游军事,配合曾国藩在湖北、安徽、江西镇压太平军。八年四月,攻陷九江,随即派兵东征,进图安庆、庐州,后因在三河之战中布政使李续宾部湘军被歼,东犯安徽之计破产。九年,与曾国藩合谋四路进围安庆。十年春,占潜山、太湖。十一年五月,因忠王李秀成部克湖北武昌县(今鄂城),逼近武昌府,遂率部回救。八月初一日,湘军陷安庆,以功加太子太保衔。二十六日,病死于武昌。其奏稿、书牍辑为《胡文忠公遗集》,另有著作《读史兵略》。

胡林翼

胡林翼1812~1861

字贶生,号润芝。益阳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1840年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1846年以知府分发贵州。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1854年(咸丰四年) 春出黔抗击太平军; 旋升川按察使,仍驻防岳州; 9月调湖北按察使,赴援九江。次年升湖北布政使,率大军回援武昌; 武昌失守,奉诏署湖北巡抚,1856年破武昌城,实授湖北巡抚。1857年派兵援庐州。1858年攻陷九江。次年谋画攻取安庆。1861年进驻太湖,9月,会同曾国荃湘军攻陷安庆。同月30日,因病而死。谥文忠。有《胡文忠公遗集》。曾绘制《大清一统舆图》。

☚ 胡兴仁   柳大任 ☛
胡林翼

胡林翼1812—1861

字贶生,号润芝。益阳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 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江南副考官。1846年以知府分发贵州,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参与镇压贵州苗民和湖南李沅发起义,订有《保甲团练条约》、《团练必要》等。咸丰四年 (1854) 擢贵东道,率勇赴湖北、湖南,攻打太平军。迁四川按察使,旋补湖北按察使。次年擢湖北布政使。4月,署湖北巡抚,反扑武昌太平军,被击溃,交部议处。1856年5月,在汉阳烧毁太平军战船200余艘,掌握水上主动; 又增募陆军5千,水师10营,攻破武昌,实授湖北巡抚。稳定湖北后,他便积极援江西,谋安徽,围江南,全力支持曾国藩。1857年4月,与湖广总督官文派兵援安徽庐州 (今合肥)。旋至黄州,阻击太平军进攻鄂东。次年5月,命李续宾、杨载福部湘军攻陷九江。11月,李部在三河镇战役中被太平军歼灭。此时他因在籍守制,得知湘军惨败消息后扑地呕血不起,良久始苏。清廷和曾国藩急调他回鄂参战,往黄州整理军务。1859年,与曾国藩策划安庆之战,共谋4路攻皖之策。他调度诸军,有胜有败。1861年春,太平军入鄂,武昌又告吃紧,急派兵回援武昌。是年6月,太平军攻克武昌,自请开缺回籍。9月,因惊恐病剧,呕血而死。有《胡文忠公遗集》。

☚ 焦三   严正基 ☛

胡林翼1912—1861

清末将领。字贶生,号润芝(一作咏之)。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署贵州安顺知府。1854年补贵东道,奉调率贵州团练三百余人赴湖北,与湘军反攻武昌。1855年太平军第三次攻克武昌,他与湘军罗泽南合攻武昌失败,退据金口,署理湖北巡抚。次年末率军攻陷武昌,赏头品顶戴。1857年在安徽、江西、湖北等地镇压太平军,在蕲东击败陈玉成部。翌年攻陷九江。1861年陈玉成攻占黄州(今黄冈),进逼武昌,他急忙率兵回援。后因病留武昌。9月5日,清军攻陷安庆,清廷赏他太子太保。9月30日在武昌呕血而死。有《胡文忠公遗集》。

胡林翼1812—1861

字贶生,号润芝(一作润之或詠芝)。清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三十年(1850)署贵州镇远知府时,镇压苗民和李沅发起义。咸丰四年(1854)升贵东道员,率黔勇至两湖,支援湖军反攻武昌。又升四川按察使,旋调湖北。次年,与罗泽南会攻九江,失败撤围。六年攻陷武昌 升湖北巡抚。七年后,先后在皖、鄂、赣等地与太平军作战。十一年,因陈玉成和李秀成率太平军先后抵黄州(今黄冈)和武昌县(今鄂城),进逼武昌,他急率部回救武昌。但惊忧成疾,于八月二十六日在武昌呕血而死。与曾国藩并称“曾胡”,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人物之一。有《胡文忠公遗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