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属胃痛、腹痛范畴。多因饮食起居不慎或情志不遂引起。中医辨证论治一般可分为4种。
❶脾胃虚寒:不能按时进食或过于劳倦,均可损伤脾胃,中寒内生,造成本病。证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得食则减,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温阳益气建中,方用小建中汤加黄芪15克,日1剂。胃痛甚者,可加良附丸。止痛后可继服香砂六君子丸早晚各6克,以善其后。
❷肝胃不和:多因情志不遂,不得疏泄,横逆犯胃乘脾而致。证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每因生气而发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加丹皮10克、栀子10克。慎用温燥之品。
❸胃阴不足:气郁化火,或病久伤阴可导致本病。可见胃脘隐痛,口渴思饮,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以养阴益胃,方用益胃汤加竹叶10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白芍12克。水煎服,每日1剂。脾胃虚寒者慎用。
❹瘀血阻滞:肝郁或气虚日久,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证见胃脘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拒按,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以活血化瘀止痛,方用失笑散。气滞者加元胡10克、陈皮10克、砂仁6克;气虚者加党参10克、白术10克、黄芪20克;如遇吐血黑便,可口服云南白药,或用三七粉、白芨粉等量口服。本症的主要表现是胃脘疼,以脾胃虚寒为最常见,且多挟有气滞血瘀。所以中药也多用理气健脾化瘀之品。如中西药配合应用,则效果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