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尤 袤

万里江天杳霭, 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 恍如身在潇湘。

淡淡晓山横雾, 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 往来泛宅浮家!

尤袤这两首六言诗,题于米友仁(字元晖)所画《潇湘白云图》后。这卷水墨画约丈余,是米友仁的代表作,卷后有谢伋、尤袤、洪适、洪迈、朱敦儒、朱熹等南宋十几位名人题跋,历代多有著录,现藏上海博物馆。尤袤有跋有诗,诗后署款为“淳熙辛丑中春十八日,梁谿尤袤观于秋浦”。淳熙辛丑,即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这时尤袤五十五岁,正提举江东常平。秋浦即今安徽贵池。

两首诗虽可相对独立,但实为紧密结合的整体。诗人在构思时,是先有一个主意,然后才谋篇遣词,分写为两首的。两首的结构相同,都是前两句对画中景物作客观描写,后两句是诗人看画的主观感受,但两首的次序却不可颠倒。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从大处落墨,展现出画卷的全局,远处是万里江天,近处是一村烟树,杳霭微茫,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只这十二个字,便摄取了小米山水的特点,长江中下游寥阔的山川是他画里云山的原型,淡墨渍染,浓墨点簇的技法表现了夏天变幻无端的云情雨意。“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两句是倒装,赞叹观赏小米画笔如见真山水,好像已置身于潇湘之上,只不过没有真的坐在船上听雨罢了。人们在观赏真山水时,往往感到江山如画,诗人在观赏画时,又感到画如江山。黄山谷《题郑防画夹》:“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在赞美画如江山这个意思上,尤与黄相同,但就整首诗而言,尤对画的描写更具体而有特色。

一般说来,尤袤题米画,有了第一首,已可算是完成了任务。然而,他才思未尽,还要补充,还要深入。“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这并非第一首前两句意义的重复,而是潜心玩味后所写出的小米画的精微奇妙之处。一句说山,一句说水,真是气韵生动,难得的艺术成就。大画家李唐有诗曰:“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大凡作画,静态易,动势难;明确肯定易,缥缈超忽难;写形易,传神难。山横雾、水平沙,还不难画;进而表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态和势,就不那么容易了;再进而“淡淡”、“茫茫”,传达出山水的风姿神韵,足以移观者之情,境界就更高了。这样,小米墨戏幻化的不可思议之妙,也就轩豁呈露了。诗人进入这个画境,归返自然的遐想,也就油然而生——“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第一首的“恍如身在潇湘”,还是暂时置身其间,而这两句则由艺术的审美活动,深入到人生的理想追求。画中的境界确是令人神往的,可是,要披戴绿蓑青笠,就得抛弃纱帽官服;长在江湖之上泛宅浮家,也就免除了尘俗的纷烦和仕途的荣辱。这在诗人确是个矛盾,“安得”二字,便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如此结束全篇,同时也是对小米画更高的评价: 能绘出如此境界的画家,其人之清高绝俗不言可知。

两首诗珠联璧合,不可分离,第一首待第二首而深,第二首也须合第一首而全。这确是宋人题画诗的上选,读者也可由此领会到一题分章的写法。

六言绝句并不多见,其原因为,一是单音节字的使用颇受限制,而单音节的字在近体诗中,常是诗人用心锤炼的诗眼所在;二是与五、七言诗相比,声调显得单调平缓。此体始于唐人,但作者甚少,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中收录尚不足百首。到了宋代,作这一体的远比唐人多,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诸大家都有佳作。每首六言四句为两联,一联之中要求平仄相对,如“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便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其与五、七绝不同的是,不以失粘为病,如“一村烟树微茫”与“只欠孤篷听雨”(“仄仄平平平仄”),便不相粘连。但也有不失粘的,如“留春一日不可,种树十年未成。芳草断肠花落,绿窗携手莺声”(刘辰翁《春归》)。一句之中,通常读成三节,两字一顿,如“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间或也有读成两节,三字一顿的,如“广平作——梅花赋,少陵无——海棠诗”(陆游《杂兴》)。四句两联中,一般是前联要求工整的对仗,如尤袤这两首的前联。也有前后两联都对仗的,如“买田何须近郭,作屋却要依山。青松共我终始,白鸟随人往还。”(彭汝砺《拟田园乐》)也有两联都不对仗的,如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的第二首。六言绝句有较多的佳作,也是宋人在中国诗史上的新贡献。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注释】

①泛宅浮家:用唐人张志和的典故。《新唐书·张志和传》载,颜真卿任湖州刺史,见张志和乘坐蔽舟,意欲为他更换,张说:“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

【评说】

本诗选自郁逢庆《郁氏续书画题跋记》卷二。

尤袤(1127—1194),宋代诗人,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今属江苏)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及第,历仕泰兴令、江东提举常平事、礼部尚书兼侍读,卒谥文简。尤袤富藏书,博学多识,工诗,诗风婉雅平淡,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梁溪集》、《遂初小稿》等。

米元晖熟悉潇湘的山水景色,据他在《潇湘奇观图》的题跋中自述:“余平生熟悉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意趣。”可见,小米在登临镇江江山胜处时,常常以潇湘山水意趣“辄复”写镇江山水。尤袤、钱端礼为之题诗的这幅《潇湘图》,也就属于这种情况。

尤袤题诗的第一首,先描写画面景物。在微茫的雨雾里,隐约可见空阔浩淼的万里江天和一村烟树,画境与传世的《潇湘奇观图》极相仿佛。诗的后半首,写出观画感受。画上没有扁舟,所以诗人说:“只欠孤蓬听雨”。“听雨”两字,与前半首的画面景物相应合,补出了画上的“雨”意。画面上云山烟雾的朦胧美,使人感发兴会,恍惚间感到自己置身于潇湘江上。

尤袤题诗的第二首,写法与第一首相同,也是先写画面景物,再写观画感受。前两句表现云雾里的晓山远水,得平淡天真之趣。它与第一首的前两句相辅相成,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反映出米元晖的审美意趣和艺术个性。这是“米家山水”的典型风貌。钱端礼题米元晖《潇湘白云图》时写道:“唯晴欲雨,雨欲霁,宿雾晓烟已泮复合,景物昧昧,时一出没于有无间,难状也。”米元晖的《潇湘图》正是状此难状之景,成功地表现了夜雨欲霁未霁之间、晓雾既泮未泮之际的云山烟雾变幻莫测的景色。第二首的后两句,从画面触发观感,像唐人张志和一样,以浮舟为家宅。画上并无舟楫,亦无蓑笠,诗人观画后感到自己身在湘江中,希望能驾一叶扁舟,穿戴蓑笠,他只得用“只欠”、“安得”等词语,表述自己的心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