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题米元晖楚山秋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题米元晖楚山秋霁》

朱熹

楚山青丛丛,落日秋云起。

向晚一登台,沧江日千里。

朱熹(1130—1200),宋代思想家、诗人。字元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婺源(今属江西)人,家福建建阳。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任同安主簿、知南康军、漳州知州、潭州知州、焕章阁侍制兼侍读。曾先后创建白鹿洞书院、武夷精舍,讲授经义。伪学禁起,落职奉祠,死于建阳。卒赠宝谟阁直学士,谥曰文。熹工书法, 《书史会要》: “善正行书,尤工大字”。下笔沉著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璠玙圭璧。有《朱文公文集》。

米家父子有较长时间生活在镇江,因此,他们的笔下常常出现楚山形象。米芾初见宋徽宗时,进献元晖所画《楚山清晓图》,很受赵佶称赏。 (见邓椿《画继》)米元晖的《楚山秋霁》正是以镇江山水作为模写对象,从楚山烟云中获得天趣,引起创作动机,画成此图。朱熹是在乾道辛卯年三月十二日题诗的,也即是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此时距米友仁谢世仅二十余年。朱熹展画鉴赏时,此图定然还“墨气淋漓涣发新”,可惜此画已经失传,我们已无法再一睹风采了。

米元晖《楚山秋霁》图的视点是图中的高台,诗人描写画境也以高台为中心,“向晚一登台”,登高所见,便是整首诗描写的景物。开端二句写云山: “楚山真丛丛,落日秋云起。”楚山重重叠叠,傍晚时分,秋雨初霁,暮云徐起, 与夕岚相融,冥冥蒙蒙,变幻莫测。邓椿说米元晖喜欢表现“春雨初霁,江上诸山云气涨漫,冈岭出没,林树隐见”的情景(《画继》),确实如此, 《楚山秋霁图》正是米友仁描写镇江附近的秋霁后的云山景象,是他独特的审美情趣的形象表现。写云山是米氏父子的能事,他们的特点是:信笔草草,以点染烟云为主,略树石形迹,重在写意取神,气韵生动,得云山天真妙趣。当时翟耆年有诗评小米,说: “善画无根树, 能描朦朣云。” (见汤垕《画鉴》)明人解缙观看此图后,也题诗一首:“元晖家学相承妙,山水精微得其奥。云烟变幻出天真, 意在笔先人不到。”盛赞小米的超人画艺。本诗的尾句写道: “沧江日千里”,在高台上远眺,滔滔长江水以一日千里的气势向东流去,连同一、二两句所表现的云山气概,构成了完整的“楚山胜概”,历历在目,激发起人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为《楚山秋霁》图题诗,可以表现的题材内容很多,然而,朱熹却运用短小精悍的五言绝句的形式,以最经济的笔墨,从整体上把握画境。全诗以登高远眺为构思中心,用巨大的艺术腕力,总揽楚山烟云的气概,再配上“沧江日千里”的气势,写出米元晖此画的秘奥,实在是传神妙笔。


《题米元晖楚山秋霁》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题米元晖楚山秋霁》

朱熹

楚山青丛丛,落日秋云起。

向晚一登台,沧江日千里。

【评说】

本诗选自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一。

朱熹(1130—1200),宋代思想家、诗人,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斋,人称考亭先生,婺源(今属江西)人。家居福建建阳。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及第,历仕知南康军、漳州知州、潭州知州、焕章阁侍制兼侍读。曾创建白鹿洞书院、武夷精舍,讲授经义。卒赠宝谟阁直学士,谥曰文。熹工诗文,擅书法,著述甚富。著有《朱文公文集》。

朱熹于诗下题曰“乾道辛卯三月十二日”,也就是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此时米友仁谢世仅二十余年。朱熹展画鉴赏时,此图仍然墨气尚新。明代谢缙也题过此图,云:“元晖家学相承妙,山水精微得其奥。云烟变幻出天真,意在笔先人不到。我观此图如有神,墨气淋漓焕发新。楚山胜概都在目,万里秋光如一瞬。展卷令人意气扬,使我醉笔欲发狂。漫题数语不足重,此卷可以比珪璋。”可惜此图已经失传,我们无法再一睹其风采了。

为米元晖的《楚山秋霁图》题诗,可以表现的题材内容很多,朱熹却用短小精悍的五言绝句体式,以最经济的笔墨,从整体上把握画境。画面上有高台,全诗以登高远眺为构思中心,“向晚一登台”,登高所见,便是整首诗描写的景物。开端两句,描写画上的云山,楚山重重叠叠,雨后青山山更青,故曰“青丛丛”。傍晚时分,秋雨初霁,暮云徐起,与夕岚相融,冥冥蒙蒙,变幻莫测。明人谢缙题此图,盛赞小米的画艺说:“云烟变幻出天真,意在笔先人不到”,也抓住了此图的美学特征。诗的结句说“沧江日千里”,也是登高台所见,滔滔江水,以一日千里的气势向东奔流,连同一、二句所表现的云山变灭的气概,构成了完整的“楚山胜概”的壮观景象,激发起人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情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