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自画卢仝煎茶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自画卢仝煎茶图》
唐寅 千载经纶一秃翁,王公谁不仰高风? 缘何坐所添丁惨,不住山中住洛中? 唐寅喜欢以历代著名诗人入画,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卢仝、张祜、杜牧、林逋、秦观等,都曾以之入画。尽管这些画大多已经失传,但题画诗仍保留下来,通过这些诗,约略还可见这批画的风貌。 这些题画诗,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侧重于某一点,以突出诗人的风貌。例如对于陶渊明,侧重于后代无人领会其赏菊、抚无弦琴的深意: 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 南山多少悠然意,千载无人会此心。 对于李白,侧重于同情他长流夜郎的不幸遭遇: 李白才名天下奇,开元人主最相知。 夜郎不免长流去,今日书生敢望谁? 对于白居易,侧重于吟咏他至老风情犹在: 苏州太守白尚书,酒盏飘零带疾移。 老去风情犹有在,张绢骆马与杨枝。 对于林逋,则侧重于描绘他创作咏梅诗的刻苦: 约阁江梅远近山,一天风月绕柴关。 休言鸟断人踪绝,觅句逋仙正不闲。 图画的缺点是无法表现时间的延续性,突出某一点正是为了便于绘画形象,表现诗人的性格。 这首题画诗侧重于同情卢仝惨遭“甘露之祸”。前两句赞扬卢仝的高风亮节,因而受到当时王公大人的礼遇和敬仰。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载: “(卢仝)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终日苦哦,邻僧送米。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时韩愈为河南令,爱其操,敬待之。”由此可见,卢仝安贫乐道,淡于名利,以读书吟诗自适,不愿做官,是一位“市隐”者,所以受到韩愈等人敬仰。 “经纶”,原义为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再引申为政治才干。 “秃翁”是因卢仝年老无发,故称。这两句是说:对于卢仝这位千载难逢的、具有杰出政治才干的秃顶老人,当时的王公大人谁不敬仰他的高风亮节?用反诘句起得很有力。 三、四句则用疑问句承接:他为什么不隐居在深山而却要住在洛阳城中,从而遭到“脑后加钉”的惨祸?言下极为惋惜同情。 “脑后加钉”的惨祸是指卢仝死于“甘露之祸”的传说。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载: “元和间,月蚀,仝赋诗,意讥切当时逆党,愈极称工,余人稍恨之。时王涯秉政,胥怨于人。及祸起,仝偶与诸客会食涯书馆中,因留宿, 吏卒掩捕,仝曰: ‘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来宰相宅,容非罪乎?’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全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先是生子名‘添动,人以为谶云。”此事我们曾考证过,并不符合事实。 (详见拙作《卢仝罹甘露之祸说不可信》,载《学林漫录》七集)。但画家是信以为真的,所以运用诗画的形式为他洒下了一掬同情之泪。 此诗结尾,用疑问句式,不再回答,让读者自己去思索,显得余味不荆这种写法,颇具特色。 《题自画卢仝煎茶图》
唐寅 千载经纶一秃翁①,王公谁不仰高风? 缘何坐所添丁惨②,不住山中住洛中? 【注释】 ①经纶:原义为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秃翁:年老秃发的卢仝。②添丁惨:卢仝有子名“添侗。后人传说卢仝遭“甘露之祸”,被太监于其脑后加钉钉死,惨遭横祸。这个传闻不可信,无史实根据,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以为“或主好事者为之”。 【评说】 本诗选自唐寅《唐伯虎全集》卷三。 唐寅善画人物,尤长于仕女图,他也喜欢以历代著名诗人作为题材,写入画中,并题诗配画,摅写自己的情思。如《题自画渊明卷》、《题自画和靖卷》、《题自画杜牧卷》、《题自画白乐天卷》、《题自画秦淮海卷》、《题李白图》等,可惜这些画卷,大多散佚,题画诗却被保存下来,通过这些诗,还约略可以见到这些画作的艺术风貌。这些题画诗并不是全面摹写画面人物的容貌、形态、服饰,大多有所侧重地表现他们的风神情致。这种题旨,又往往与画家唐寅的主观情感、自身性格息息相通,很容易达成画像与自我的交融。《题自画游明卷》着眼于陶渊明的安贫自适、归田闲散的风雅情致: 五柳先生日醉眠,客来清赏榻无毡。酒赀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题自画白乐天卷》,同情他转徙沦落的遭际,表现他老去风情犹在、怡然自适的性格: 苏州太守白尚书,酒盏飘零带疾移。老去风情犹有在,张娟骆马与杨枝。《题自画杜牧卷》,侧重表现他风流倜傥的风神: 司空幕府逼晨开,平善街头日夜来。肯信琼花旧游处,至今犹唱紫云回。《题自画濂溪卷》,则注重表现他神清癖雅的情致: 草苫书斋石垒塘,阑干委曲绕溪旁。方床石枕眠清昼,荷叶荷花互送香。《题自画和靖卷》,侧重表现他赏梅觅句,陶然自乐的情趣: 约阁江梅远近山,一天风月绕柴关。休言鸟断人踪绝,觅句逋仙正不闲。 唐寅很同情唐代诗人卢仝的命运,因而画了这幅《卢仝煎茶图》,题诗一首,补充申发画意。这首题诗赞颂卢仝的高风亮节,着重表现卢仝惨遭“甘露之祸”,一抒同情的情怀。诗从卢仝的学问锲入。首句指卢仝专精于《春秋》之学,《春秋》一书专讲国家大事,所以唐寅用“经纶”二字指称之。唐代啖助、赵匡专攻《春秋》之学。卢仝亦宗此学,著有《春秋摘微》四卷,宋代人还曾见到此书,如祖无择、许觊、晁公武,晁氏《郡斋读书志》著录过此书。韩愈也称赞他:“《春秋》五传束高阁,独括遗经究终始”,“先生抱才终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寄卢仝》)。大家都熟知卢仝是诗人,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精熟《春秋》学,具有杰出政治才能的人,所以唐寅要为这位千载难逢的文人发出感慨,说:“千载经纶一秃翁”。次句,用反诘语气,写出卢仝的高风亮节,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吟,邻僧送米。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可见卢仝是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功名的人。诗的三、四句,采用倒卷法,仍用反诘语气,说卢仝为什么不隐居在深山,却要住在洛阳城中,因而遭到“脑后加钉”的惨祸。卢仝死于元和七或八年,而甘露事变发生在大和九年,卢仝不可能死于甘露事变中。但历代载籍却一再记述,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中云:“(仝)后死于甘露之祸。”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亦云:“(仝)竟同甘露之祸”。明人未加细辨,信以为真。唐寅承旧说,写下这首题诗,对卢仝的遭遇深表同情。诗是好诗,但与史实不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