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秋风纨扇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秋风纨扇图》
唐寅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评说】 本诗选自上海博物馆藏唐寅《秋风纨扇图》题诗。唐寅《唐伯虎全集》卷三录此诗题作“失题”。 唐寅年轻时,才华横溢,众口交誉,得应天府第一名解元。后来无辜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一旦被祸,诽谤并至,唾辱齐来。唐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的滋味。他曾将这种人生体验,写信告诉过文征明,《与文征明书》云: 猥以微名,冒东南文士之上。方斯时也,荐绅交游,举手相庆,将谓仆滥文笔之纵横,执谈论之户辙,岐舌而赞,并口而称。墙高基下,遂为祸的,侧目在旁,而仆不知;从容晏笑,已在虎口。庭无繁桑,贝锦百匹;谗舌万丈,飞章交加。……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 唐寅由自身遭际联想到汉代班婕妤的悲惨境遇,以“秋扇见弃”比照自己的不幸,深有感慨。班婕妤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抒写自己失宠后的哀怨。唐寅便由此而触发起创作热情,以《怨歌行》为出发点,构思立意,绘成《秋风纨扇图》,还题诗于左上方,申补画意,深化题旨,赋予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著名典故以新的内涵和意蕴。 唐寅的《秋风纨扇图》今存,藏上海博物馆,纸本墨笔,纵77.1厘米,横39.3厘米,画幅中央描绘一位佳人,她手执纨扇,面带愁容,伫立在秋风里。背景极为简括,右下方缀以一角坡石,右侧有双钩细竹,柔弱疏落,给人以空旷萧瑟的感觉,为画幅创造秋气冷寂的氛围,巧妙地补托画面主景佳人的心境。全图描绘佳人,纯用白描,以淡墨染衣带,以浓墨画发髻,融合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法和颜辉的折芦描法,笔墨流动爽利,挥洒自如,线条起伏抑扬,造成衣纹裙带的动态感,点出“秋风”拂衣的画意。这是唐寅仕女画中很著名的一幅精品。 这首题诗明显地表现出诗画对应的艺术特点。诗的前二句,是说纨扇照理应该在秋天收藏起来,为什么佳人重又感伤了呢?运用设问句,点出画幅内容,诗意和画上佳人手执纨扇、面露愁容相应。班婕妤的“秋扇见弃”,表现的是哀叹年老色衰、恩情中断的主题;唐寅的题诗,已将它扩展到了对世态炎凉的揭露和抨击,诗的三、四句,便明白地揭示了这个题旨。我们可以从画家作画时构思立意的本意、画家借助题诗申补画意的艺术活动中,找到诗画对应的特征。画家本意要揭露“大都谁不逐炎凉”的现实,但是这种画意在画面上是无法表现的,于是唐寅只得通过诗歌语言补出自己的画意,“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方薰《山静居论画》)诗与画的对应十分和谐。 《题秋风纨扇图》
唐寅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秋扇见捐”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经常使用并十分著名的典故。它讲的是汉成帝时后宫婕妤班姬的悲惨故事。她本是雁门郡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班况之女,入宫后为赵飞燕所谮,退处东宫,作《怨歌行》曰: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是以扇至秋则无用而被捐,来比喻女子因年老色衰而见弃的。现在唐寅用这个传统题材绘成《秋风纨扇图》,并题诗于上,拓宽了它的容量。 题画诗的前两句是说,到了秋天,纨扇照理应该收藏起来了,可是为什么佳人重新又如此感伤呢?这两句极巧妙地运用了设问句,一方面点示了这幅画的内容,另一方面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要明其究竟,尔后通过议论,极有力地揭示出答案来,水到渠成地点示了这幅画的主旨。 此图画一高髻丽服的仕女,手持纨扇,伫立凝思,满脸愁云。背景极为简括,右下仅画坡石一角,上侧有一两枝纤纤细竹,柔弱疏落,使人感到气氛异常冷寞空旷、萧索衰败。全图墨韵淋漓、浓墨的发髻,淡墨的衣带,配合得极和谐。衣纹线条转折顿挫,遒劲有力,有利于表现人物抑郁不乐的情怀。 题画诗的三、四两句,把女子仅为自己年老色衰而哀叹的主题,拓展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揭露,大大拓宽了它的容量,加重了它的批判分量。这对唐寅来说,是有他的惨痛经历打底的。 他二十九岁时遭了一场科场舞弊冤案,无辜下狱,出狱后遭人白眼,倍受凌辱。他在《与文征明书》中描述当时的情况说: “兹所经由,惨毒万状;眉目改观,愧色满面。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纳。僮奴据案,夫妻反目;归有狞狗, 当户而噬。反视室中,扁瓯破缺;衣履之外,靡有长物。西风鸣枯,萧然羁客;嗟嗟咄咄,计无所出。将春掇桑椹,秋有橡实;余者不迨,则寄口浮屠, 日愿一餐,盖不谋其夕也。吁欷乎哉!”封建社会中的文人,通过科举成名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希望。对于唐寅来说,科举不仅未能给他带来丝毫好处,反而给他造成一场巨大的灾难。他从此绝意功名,靠卖字画度日。但二十年后偶然梦见此事,仍令他心惊胆战。他的《梦》诗写道: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常 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 钟声敲破邯郸景,依旧残灯照半床。 梦为心声,可见他对于科举仕途并未能完全忘怀,只是迫于客观环境,不得不放弃罢了。所以直到晚年,他还在《自笑》诗中自我解嘲地说: 兀兀腾腾自笑痴,科名如鬓发如丝。 百年障眼书千卷,四海资身笔一枝。 陌上花开寻归迹,被中酒醒炼新词。 无边意思悠长处,欲老光阴未老时。 他一生的幽怨烦闷无处发泄,只能靠一支笔,将其尽情倾泄在诗画中。所以, 《秋风纨扇图》和诗,正是这样的泄愤之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这两句诗的分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