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周围炎
肾包膜与肾周围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称为肾周围炎; 如果肾周围组织积脓,则称为肾周围脓肿。多由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其感染途径有二:
❶血源性感染,即肾外化脓性病灶中的细菌经血流播散到肾皮质,在皮质表层形成小脓肿,脓肿向外穿破入肾周围组织,而引起肾周围炎或肾周围脓肿。
❷邻近肾脏的组织有创伤、感染,直接蔓延到肾周围组织。肾周围炎未经及时治疗,可发展成肾周围脓肿。脓肿可向上蔓延至膈下,也可沿腰大肌下行。
患者多急性起病,畏寒、高热、腰痛及肾区叩压痛。有时在腰部可摸到痛性肿块,炎症波及横膈,则膈肌局部向上隆起,运动受到限制,甚至发生肺底胸膜腔渗液。腰大肌受累则发生肌紧张和疼痛,肾区及腰大肌处有压痛及皮肤肿胀,病变侵犯肾实质时,尿中出现白细胞及致病菌。部分病人伴有败血症。
在原有化脓性病变基础上出现畏寒、发热、剧烈腰痛及肾区叩压痛,但无尿路刺激症状,即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尿路平片可见肾区密度增加,肾脏轮廓不清,腰大肌阴影消失,脊柱弯向病侧,患侧膈肌隆起。肾盂造影可见到肾盏受压移位,体位变动时肾脏不移动。超声波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肾周围炎应及时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可使炎症消退。一旦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如属肾内病变引起者,必要时作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