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肥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肥水féi fèi

比喻油水、钱财之类。例:自家的~不外流。

肥水féishuǐ

含有肥料的水;比喻利益、好处
 △ ~不流外人田。

肥水féishuǐ

〈名〉 喻指好处、利益。

肥水féishuǐ

〈名〉喻指好处、利益。
 ◇ 各个地方、部门和单位要避免在对外经济活动各行其事,应当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克服相互间步调不一、压价竞销、肥水外流、国家吃亏的混乱现象。(新华日报.1982.9)
 ◇ 粮食和药品出口商首先抨击决策者们坐失良机,古巴每年要花费10多亿美元进口粮食和药品,美国是近水楼台,却只能眼看肥水落入外人田。(人民日报.2000.12.4)

收入

收入

入(~项;~款) 进(进项;进款;进手) 来项
国家依法通过征税取得的财政收入:税收
常规赋税的收入:经入 税入
经济收入:进益 进账 出息
生产上或商业上的收入:受益 进益 收益 生息 打揑
农业的收益:田积
农耕的收入:田入
田地等所得的收益:花利
收益有保障,很稳定:旱涝保收
四时的收入:时进
每月的收入:月入
一年内收入的总数:岁入
银钱收入情况:钱根
出租收取的钱物:租(~米;房~)
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收入:地租 力租 谷租
旧时地主向农民收取的地租:租子
出租者所收或承租者所付的租赁田地房屋之类的代价:租金 租银 赁金
固定收入外的收入:水(外水) 外快 外财 外钱 偏钱
工资外的收入:活钱儿
额外经济收益:余润
从事个体劳动或经营的收入:活食
俸禄收入:禄入
旧时仆人、茶房等正式工资以外的零碎收入:零钱
微小的收益:鸡豚之息
收入多:
收益迅速:朝种暮获
收入巨大:日进斗金
额外的不正当的收入:油水 肥水
不正当的意外收入:浮头食
(收进来的钱:收入)

另见:利润 利益 赢利

☚ 本钱   货币 ☛

肥水

又称“淝水”。在安徽境内。❶施水,即南肥河。源出肥西长岗店东北,东南流经合肥市,至肥东西南入巢湖。
❷即今东肥河。源出长岗店西北,北流经寿县城东折向西北入淮河。据近人查实,二水源流并不相通。东晋太元八年(383年)肥水之战谢玄在东肥河今寿县城附近打败前秦苻坚。


肥水

硝态氮含量超过10ppm的地下水。控制浇灌量,有明显增产效益。

肥水

肥水

是古代水名,也作淝水,以公元4世纪发生的“淝水之战”而名扬史册。古肥水相当于今东淝河,源于肥西县将军岭,西行北折而下,经瓦埠湖,由寿县城东北入淮河,长约100公里。
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征兵南下攻晋,秦主苻坚自夸拥兵百万,“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可“如疾风之扫秋叶”一举灭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等率兵抗击。苻坚获悉晋军兵少,急以30万军为前锋占据寿阳(今寿县),分兵5万屯洛涧“栅淮以遏东兵”。晋军则乘对方大军在后,先以5000精兵出敌不意,袭击洛涧,击溃秦军5万,军心大振,乘胜水陆并进在寿阳附近的淝水会战,大败秦军;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溃逃至洛阳仅残存10万。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对当时政局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成语“投鞭断流”、“秋风扫落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都源于此。相关的名胜古迹“八公山”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等都在附近,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游览胜地。
今安徽境内淝河有四条,除东淝河外,还有源于肥西将军岭东的南淝河,经合肥市南入巢湖,古称施水,今入湖处仍称施口。历史上有肥水沟通江淮的记载,主要是指施水曾与肥水相合,由巢湖经裕溪河可达长江。合肥也因位于施、肥二水相合处而得名。后因岁月变迁,自隋唐以后二水已隔绝,不再相合,清初《方舆纪要》载:“肥水故道,几不可问”。西淝河、北淝河均为淮河北岸支流,流经淮北平原,分别在凤台县城西和五河县沫河口入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多次治理,河道、流域均有改变。在古典诗词中有时对几条淝河都以“淝水”相称。

☚ 香泉   酿泉 ☛

肥水

liquid fertilizer;water rich in nutrients
~不流外人田。No rich water should be let out of one’s own field.or:One should always keep all benefits for one’s own people.

肥水

在今安徽省中部,即今东肥河。源出安徽合肥西北将军岭,西北经八公山南入淮。近数十年因河口流势不畅,中游壅潴为瓦埠湖。另一条即今南肥河(又名金斗河)。古又称作施水。源出安徽合肥西北南流经将军岭东麓,折东南经合肥城北,东南至施口入巢湖。现流经合肥城北一段原穿城而过,1511年始改道城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