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戍士
或称“镇民”、“镇户”。北魏驻守方镇的军士。北魏初,在边境地区和战略重地多设军镇,以加强对边境和占领区的控制。沿长城设置的军镇,统称北镇。所谓六镇即指其中防御北方柔然族军事主力的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云(均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北)六镇。一解为泛指缘边诸镇。初,六镇军将多由贵族充任,士兵大多是拓跋族成员。补充兵员是从中原强宗子弟中征发。六镇官兵待遇颇优,时人乐为。迁都洛阳后,六镇戍士的成份中加添了被征服少数民族和配边罪犯。六镇戍士的社会地位逐渐降低。六镇军官被划为清品之外。士兵多数沦为封建隶属人口,被称为府户。在鲜卑贵族集团汉化的同时,六镇戍士集团却日益鲜卑化。六镇戍士社会地位的下降及生活习俗的鲜卑化,使他们同内迁鲜卑贵族的汉化集团矛盾日益加深。最后爆发了以六镇戍士为主体、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六镇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