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北魏初年为防卫北方柔然南侵和镇压当地人民反抗,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郊)以北,置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之土城)、怀荒(今河北张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台基庙东北)、怀朔(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抚冥(今河北赤城北)六个军镇。此指六镇人民起义时而言。此外还置有高平(今宁夏固原)、薄骨律(今宁夏灵武西南古黄河沙洲上)。六镇人民起义后,改为州,寄治并州界。起义失败后,六镇城市残败,故地荒废。 六镇北魏在平城以北所设六个军事重镇合称。北魏初年为拱卫京城,防御柔然南扰及镇抚北方诸族,在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以北,阴山南北,自西而东设置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怀朔(今内蒙古固原县西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土城子)、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台基庙东北)、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境)六个军事重镇,屯兵戍守,合称“六镇”。一说六镇有御夷镇(今河北赤城县北),而无沃野镇,目前尚无更多凭据。正光四年(523)冬,匈奴族※破六韩拔陵于沃野镇率众起义,诸镇民纷起响应,建元真王。大起义被镇压后,北魏下诏改镇为州,寄治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界,六镇故地逐渐荒废。 六镇❶北魏初年为防御柔然而于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以北自西而东所置之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土城)、抚冥(今内蒙古四王子旗东南土城子)、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县北)、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境)六个军镇的合称。一说六镇有御夷(今河北赤城县北)而无沃野。正光五年(524年)诏改镇为州。
❷唐代后期盐州、夏州、灵武、泾原、振武、邠宁六节镇的合称,范围当今内蒙古河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及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大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