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肠系膜淋巴结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系腹腔内感染性疾病之一。可单纯为淋巴结炎,亦可为其他疾病的部分表现,可单发亦可多发。临床上以非特异性淋巴结炎为多见,小儿居多,以回盲部淋巴结发生为首。临床表现:可有发热、腹痛且以右下腹为明显,尚可有其他消化道症状;触诊有压痛,且可触到肿大的淋巴结。本病应与阑尾炎及其他腹腔疾病相鉴别。治疗:应针对病因治疗,适当应用抗生素,解痉与止痛等药物。

肠系膜淋巴结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可为非特异性或结核性。分急性和慢性两类。多见于儿童。有时可有腹部剧痛及明显压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可与急腹症相混淆。如不能肯定诊断,宜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内有少量积液,阑尾多属正常。在此种情况下,可将阑尾切除,并摘除一肿大的淋巴结做活组织检查。多数患者术后可以痊愈。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为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易与其他外科急腹症混淆。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常继发于上感或肠道炎症。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病变常累及回肠末端的一组淋巴结,故腹痛发生于脐周或右下腹,并有固定压痛点,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但偶可于右下腹扪及小结节样压痛肿块,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无全身中毒症状,白细胞轻度升高。应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无需手术,保守治疗后病情缓解可治愈。
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并不多见。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肠寄生虫及皮肤化脓性感染有关。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潜伏于肠道淋巴系统内的细菌繁殖,引起肠系膜淋巴结化脓性感染。病变可累及全部肠系膜淋巴结,但最多发生于回肠末端。突然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腹泻等症状。腹痛初起为阵发性,位于脐周或无固定部位,经3~4天脓肿形成后,疼痛转为持续性胀痛,并局限于脓肿所在部位。脓肿破溃,形成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腹部明显膨胀,有时有肠型。腹腔穿刺可抽出脓液。白细胞显著升高。
本症很难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炎穿孔鉴别。淋巴结脓肿破溃形成腹膜炎时需手术。目的是引流脓肿和腹腔内脓液。如盲肠壁无明显炎症及水肿,则切除阑尾。术后应用大量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疗法。预后一般良好。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结核菌由淋巴、血行播散而来,多为肠道原发综合征的一部分。常与胸腔内淋巴结结核或全身粟粒结核并存。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等,呈干酪样变,可互相融合成团,并与邻近肠管、腹膜、大网膜粘连,形成巨大肿块。干酪样物质坏死、液化,向腹腔、肠腔、甚至腹壁破溃而形成结核性瘘管。
除有结核病的慢性中毒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痛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多位于脐周、左上腹至右下腹。腹部有不固定压痛,有时可触及一个或多个肿大固定淋巴结或拳头大肿块。
有结核病接触史,腹部触得结节或肿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腹部X线平片显示钙化灶即可确诊。腹部扪到肿块者应与腹部肿瘤鉴别。
治疗主要应用抗结核药物,加强营养,给充足阳光和空气等。巨大团块状淋巴结持久不愈并压迫邻近脏器产生梗阻时,应施行外科治疗。

☚ 肠系膜肿瘤   髂窝淋巴结炎 ☛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数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常似急性阑尾炎,疾病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病因一般认为是由Coxsackie B病毒引起,少数病例可从血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出Yersinia假结核性菌属。有人将病变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偶有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菌或大肠杆菌生长,但很难确定为本病致病菌。本病好发于青少年或儿童,成人患病者少见。由于病变主要累及回盲部淋巴结,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下腹痛,儿童则多为脐周痛,局部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肌紧张。体温可正常或升高。周围血白细胞数一般正常,偶有增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加。本病常难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然预后良好,多在3~4天内缓解。若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加重,应疑有淋巴结化脓或急性阑尾炎,需及时剖腹探查。

☚ 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脂膜炎 ☛
000163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