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肉孜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的盛大节日。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举行,主要是庆祝斋月期满。伊斯兰教规定除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妇可以不封斋外,每个成年(满12岁)穆斯林在斋月(伊斯兰教历九月)必须封斋一个月。斋戒是伊斯兰教徒的五大功课之一。封斋期间人们要做到清心寡欲,每日吃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严格的连唾液也不得下咽。关于“肉孜节”的来历,传说古时候人们为了躲避异民族的侵犯,白天躲进深山里不生火、不做饭,到了晚上月亮升起时才开始做饭,沿袭为节日。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在吃斋饭时,亲友、邻里之间都热情相邀。斋月的开始与结束,均以新月初现为准。斋期满后的第二天举行庆祝活动。在节日来临前,人们打扫室内外卫生,炸馓子、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清晨,虔诚的穆斯林聚集在清真寺作盛大的礼拜。礼拜后,人们去墓地悼念亡故的亲人。节日期间人们准备了十分丰盛的食品,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欢聚一堂。与其他民族不同,回族视肉孜节为大节。现在虽然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在斋月期间不封斋,但是却把肉孜节作为自己的传统节日来庆祝,国家规定肉孜节期间为这一节日的民族群众放假一天,欢度佳节。因伊斯兰教历是纯阴历,每年比阳历少十天左右,故斋月及节期每年都不一样,每隔三十六年循环一次。 肉孜节即“开斋节”(107页)。 肉孜节 肉孜节“肉孜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大节日。“肉孜”就是“封斋”,即减食的意思。传说,古时候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侵犯。人们就躲在深山里,白天不生火,月亮出来以后才开始做饭吃,历代沿袭,成为习俗。每逢肉孜节那天,白天滴水不饮,粒米不沾,要到晚上才吃东西。这样的生活连续一个月,然后才恢复平常的饮食习惯。 ☚ 姑娘节 本主节 ☛ 肉孜节 274 肉孜节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等信奉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亦称开斋节,指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肉孜”为波斯文,意为斋戒、减食。《古兰经》规定,成年穆斯林在整个斋月(九月)都要守斋,每天日出之前吃好斋饭,直到日落再也不准吃喝,要克制一切私欲。20天或30天后,见到新月出现,才准开斋。见到新月的第二天即为开斋节。届时,人们沐浴后穿上洁美的衣服,到清真寺诵经、做礼拜。家家户户摆设佳肴,宴请宾客,陌生的路人参加宴会也备受欢迎。1949年10月1日,出于生产的需要,我国多数穆斯林自动改变了白日封斋的习惯。 ☚ 古尔邦节 圣纪节 ☛ 肉孜节 肉孜节伊斯兰教节日,即中国新疆穆斯林对开斋节的称呼。 ☚ 开斋节 古尔邦节 ☛ 肉孜节见“宗教”中的“肉孜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