肂读音s·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息利切,去,至韵。 ❶暂殡。《释名·释丧制》:“假葬于道侧曰肂”。 上一条: 鈻 下一条: 肆 肂斯sǐ寄殡,暂时埋于路旁。例:灵柩先停~上,官司没打毕,先搁~路旁不埋人。 ❍ 先稾的埋~井边,方便于验尸后再埋人。 《释名》:“假葬于道侧,曰肂。” 肂埋棺之坎也。《儀禮·士喪禮》: “掘肂見衽。” 鄭玄注: “肂,埋棺之坎也。”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殯器 > 肂 肂 sì 古代喪禮,先殯後葬,殯柩所用的坑謂之肂。坑深不及棺高,棺蓋在地面之上。《儀禮·士喪禮》:“掘肂見衽。”鄭玄注:“肂,埋棺之坎也,掘之於西階上。衽,小要也。”衽、連結棺蓋的榫頭,兩頭大中間小,故稱小腰。見衽,衽在地平面之上。 肂sì假葬,暂殡。《仪礼·士丧礼》:“掘~见衽。”《吕氏春秋·先识》:“威公薨,~九月不得葬。” 肂sìC342 〈文〉❶暂时将死者停丧在道路旁:威公薨,~九月不得葬(《吕氏春秋》)。 ❷埋棺之地:掘~见衽(《仪礼》)。 肂 肂指将死者暂时埋在路旁。肂(sì),本指埋棺的坑。周制,未葬前,在殡宫西阶上掘一浅坑暂置棺,至葬时再迁柩于圹。《仪礼·士丧礼》:“掘肂见衽。”郑玄注:“肂,埋棺之坎也,掘之于西阶上。”胡培翚疏:“埋棺之坎也者,《说文》肂作殔,云瘗也。瘗与埋义同,故谓埋棺之坎为肂也。”汉代借此义将暂时把死者埋于路旁曰肂。《释名·释丧制》:“假葬于道侧曰肂。”毕沅疏证:“《说文》无肂有殔,云瘗也。……盖肂本未葬,而涂殡之名,假葬者,亦依此以为名也。” ☚ 秃埋 合葬 ☛ 肂sì[书] Ⅰ (棺柩暂葬路边) bury the coffin beside the road for the time being Ⅱ (埋棺材的坑) a pit for burying the coffin |